昔日大禹興水利,儘力乎溝洫,作陂障於九澤,方有九藪之豐殖;周公時,作彬池,引渭河支流,灌溉稻田。非英主雄主不可為之。”
公子卬道:“此事何難?我有狄人可驅,興修水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愷觀宋國野人耕作,多以石器、木材作農具,地不深耕,則難汲地力。”
“無妨,痛剿長狄後,卬得青銅短劍盈於府庫,不如鑄劍為犁。”
“善,太傅宜遣人於臨淄,購置耐寒麥種,命銅匠打造農具,征發長狄、野人修壩引渠,築水利,排鹽堿,待到六月秋涼,圍築地堰,平整土地,澆灌底墒水,漚製底肥,深耕細耙,精細土壤,使地有縫隙。
隨後選種、配水、配肥、治蟲、播種……”
章愷講起自己擅長的專業知識時富有激情,但蕩虺、武馳、管理等人都百無聊賴。章愷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都認識,但是串起來就沒法理解了。什麼是底肥?什麼是造墒?什麼是拔節?什麼叫孕穗期間?
貴族們有不懂的卻裝作很明白,好像對方說的都是小兒科,然後一言不發。問了就會暴露出自己的五穀不分,豈不是失了身份?再者,這些農業上的事情,是小人關心的,貴族應該關心的是戎事祭事。
隻有公子卬不恥下問,有不懂的,真誠發問,慢慢的也就上道了,可以與章愷熱烈討論。
理工男和農林男越聊越投機。
翌日,公子卬召集隧正手下的輿人,也就是基層的小吏,向全邑的野人宣布,長丘要建成惠及現有長丘城所有耕地的開渠工程,由章愷牽頭,指揮既有的戰俘與招募的野人共同完成。
長丘方才千戶人家,十萬畝耕地(周製),原本全無水利,一年四季水旱時空分布不均勻,旱時旱死,澇時澇死。或有災年旱極,蝗群縱地而起,恍如賊兵掃境,如梳如篦,黑壓壓一片,遮天蔽日,淩空入侵,見葉即食,見莖即啃,一如黑雲壓城,摧儘青苗,噬儘隴畝。
所謂十年九災,長丘百姓同春秋時大多城邑一樣,年年五穀之收,全賴運氣,人人皆謂之為“天收”。
公子卬從二千六百年後穿越而來,人定勝天之念如碑銘深刻一般,存於方寸之間,哪裡容得老天作祟,搞得收成如同丟骰子般兒戲。
繁鑫受命架船向東,一方麵出售長丘特產,一方麵收購冬麥的良種。
公子卬隨章愷出城,走盤踩點,往來郊隧,請教農人、長者,鼓搗出一套簡易地圖出來。
“南引濟水,通渠灌溉,以工代賑,肥田成沃”。水利計劃甫一公布,當即受到野人歡迎——不僅是因為水渠建成後,下田變良田,還因為公子卬給願意參與工程的野人產出戰俘的待遇。
就在野人歡呼雀躍的時候,田單等人不斷給公子卬做規勸——太傅,你的錢真的不多了!
公子卬對野人又是免稅又是送糧,現在還給野人吃飽喝足、以工代賑的活計。金燦燦的錢尚不足以供應士人到年底的口俸,反而給了窮人,作孽啊!
公子卬儘力安撫士人,他會儘快找到新財源的,但田單等士人卻滿腹狐疑——不會是借新債填補舊寨的窟窿吧?可國內公族借了一次國債,還會再借嗎?又以什麼名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