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入籍(2 / 2)

晚明風華 戈昔 14670 字 2個月前

不過,典吏和典史一筆之差,權勢卻差遠了。

典吏隻是司吏的副手,屬於胥吏。典史卻是縣衙諸吏首領官,雖還不入流,卻是半個命官了。

如果典吏是副局長,那麼一筆之差的典史,就是政法高官兼辦公廳主任、紀高官、檢察長。

權勢不可同時而語。

所以在縣衙,典吏們流傳這樣一句話:“典吏不少橫,少橫人上人。”

縣衙是個很大的機構,五臟俱全,就是一個微型的朝廷。

除了知縣、縣丞、主薄、巡檢、教諭、典史等,還有一大票吏員。

知縣作為一把手,統管全縣軍政大事,當然是一把抓。肯定忙不過來。

官府實際事務,就落到了六房為主的胥吏之手。

明朝三等胥吏,類似唐朝的流外九等。

可要說起實權,明朝三等胥吏,可比唐朝流外九等強多了。

難怪顧炎武曾言:“百官者虛名,柄國者胥吏。”

這話當然偏激了,但還是很有道理。很多大臣的奏疏建議、施政綱領,都不是他本人的意思,而是身邊幕僚書吏的手筆。

因為科舉讀書出身的官員,工作能力大多很差。反而是那些善於庶務、長於實事的幕僚胥吏,工作能力很強。

說大明朝實際上是胥吏在管,也無不可。

很快,就輪到朱寅辦事了。

他早就打聽明白,買戶口,就是衙門裡直接給錢辦事。

童叟無欺。

買戶口在地方官府看來,不是違法枉法,而是“合法”業務。

因為這是…安置流民!

是為了地方治安!

區彆在於,你給錢才辦。

這錢也不是經辦者一人所有,而是進入官府的小金庫,隻是不上交而已,屬於小集體的利益。

王祇侯隻是個三等書吏,屬於在編人員的最低級。

可是他卻管著一群不在編的書手,手中捏著不小權力,誰敢說他不是官老爺?

“祇侯老爺,我要入戶本縣。”朱寅叉手行禮,直截了當的說道。

說完,他遞上早就寫好的戶籍名單。

戶主是他自己,寧采薇是童養媳…其餘人是“收養”關係,當然也就是“奴仆”。

王祇侯(典吏)沒說話,隻是揮揮手,然後咳嗽一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他整個肥碩的身子,都深深坐入太師椅上,靠著椅背,取出一把小小的梳子,慢條斯理的梳理自己的撫須。

一個老成的編外書手笑道:“你姓朱,可是宗室?從哪裡來?大人呢?”

他雖然笑嗬嗬的,可是眼睛卻像刀子一樣,仔細盯著朱寅的小臉。

朱寅露出一絲愁苦之色,“從南洋回來,不是宗室,大人被海盜劫走了,不知生死。”

那書手追問道:“為何要在本縣落戶?”

朱寅毫不猶豫的回答:“祖上是江寧人,所以來此落戶,算是歸鄉。父母若是平安無事,也會回江寧找我。”

那書手又道:“你沒有地產,要落籍十幾人,隻有買地造了魚鱗冊,才可新造黃冊入籍。”

“至於城中商籍,如今不予辦理,南京戶部、守備衙門都要申飭。”

書吏說的,是最妥當的做法。買地造了魚鱗冊,再造黃冊,法律風險最小。

而且,隻能入農籍,不能入商籍。

可能是因為南京城中的人口太多了。

雖然農籍和商籍都屬於民戶,但賦稅管理還是不同的。

朱寅心中有數,所謂買地,其實就是高價購買一些荒山野地,不值幾個錢,也就是糊弄戶部。

“我買地。”朱寅點頭,“不過,我想離城近一些,越近越好。”

那書手點點頭,他翻出一本黃冊,又翻出一本魚鱗冊,很快就有了條陳。

他笑道:“落戶淳化鄉青橋裡,臥虎山的五十畝山地,是你的了。你出三百兩足銀,地契上就是你的名字。”

這五十畝山地的主人,因為沒落窮困,以十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官府。

那山地根本不值錢,都沒人要。

朱寅知道這是常規操作,他也不關心地,他隻關心落戶。

“我可以買。隻是不知道,距離南京多遠?”

書手想了想,“就在南邊外城郭附近不遠,距離秦淮河,也就是十幾裡路,騎馬兩刻鐘必到,雖是鄉間,也算是附郭之地了。”

朱寅聽到距離內城隻有十幾裡,立刻就答應了。

“好,我買了。”

書辦又道:“既然買地落戶,這各種賦稅還是要繳納的。你要落戶本地,又是入籍十人以上,還要繳納落戶銀一百兩。”

“先繳納吧,可帶了金子?”

他不問銀子,是看到朱寅身上不可能帶了幾百兩銀子。

“帶了。”朱寅取出五個金錠,每個十兩。

如今一兩黃金在錢莊,可以兌換八兩白銀。

五十兩黃金,就是四百兩。

衙門之所以收整數,當然是圖方便,不用找零。

五十兩黃金一出手,那官架子十足的王典吏,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對朱寅點點頭道:

“你這孩子,年紀雖小,卻是個老成懂事的。是個讀書苗子。”

朱寅趕緊站起來行禮道:“謝祇侯老爺誇讚。”

在這些“老爺”麵前,他可不能裝逼。

因為他現在的身份是流民,需要對方編戶入籍,怎麼裝?

另一個書手見朱寅花了幾百兩銀子,立刻給朱寅倒茶,讓朱寅耐心等待。

僅僅等了半刻鐘工夫,所有的契約文書和戶籍黃冊,就全部辦妥。

王典吏親自拿著這些文書,去了一趟後堂,就蓋上了縣衙的官印。

然後,王典吏又去請了“戶書老爺”的條記,打戳。

又用自己的鈐,在經辦者的地方,打戳。

縣衙官印、主辦條記,經辦鈐記,全部齊備。

法律上徹底生效!

前後不到半個時辰,十分高效。

最後,將所有文書放入牛皮紙袋,交給朱寅。

從這一刻起,朱寅就是大明南直隸江寧縣人氏族了。

妥了。

朱寅和寧采薇都是鬆了口氣。

兩人道了謝,就如釋重負的出了戶房公廨。

直到此時,才有心思看看知縣公堂。

知縣公堂是縣衙各建築的核心,單簷硬山式建築,高大肅穆。

朱寅和寧采薇慢慢靠近,首先看到大堂前的月台。月台兩邊的一對大柱上有一副楹聯,卻是:

“江海如天明月大,寧靜若心清風長。”

其中暗含“江寧”二字,寓意清廉自守。

按照上任換聯的規矩,這對官聯顯然是現任知縣的親筆。

朱寅見了,不由一笑。

這位江寧之主,是不是能臣不知道,但肯定不會“清風寧靜”。

否則的話,戶房裡麵的胥吏,能直接收自己五十兩黃金,違規操作十幾人的戶籍?

戶房的司吏、典吏、書手不可能全拿,分管縣領導主簿也有份,知縣當然更少不了。

此時大堂中空無一人,並未升堂排衙。

實際上,縣衙經常升堂排衙,但多半不是審案,而是布置任務,宣布政令。

類似政府工作會議。

朱寅好奇的探頭看看,隻見公堂有兩百多平米,比他想象的大。

兩邊豎立四塊對牌,分彆是“回避”、“肅靜”、“六品正堂”、“知江寧事”。

對牌左邊是刀、槍、劍、戟、旗等儀仗。右邊是各種刑具、水火棍、殺威棒,和幾張錄事書案。

威嚴肅穆的知縣大案上,除了驚堂木。就是一個令簽筒,上麵寫著執法嚴明四字。

令簽筒中裝著紅、綠、黑、白四種顏色的令簽。每種令簽都代表不同的指令。

令簽筒是製式的,剛好一鬥量。令簽也是製式的,剛好一尺長。意為:公正準確。

大案後麵是江崖山海圖,上麵白鶴翩翩,意為青天白日,明鏡高懸。

上麵一塊大匾額,卻是“公正廉明”四個燙金大字。

寧采薇低聲說道:“這就是縣衙公堂,很像是廟宇。”

她說的很對,官衙其實就是一種廟宇。

兩人隻能到這裡了,而這還是在一堂。

後麵還有知縣等官秘議要事的二堂,有縣丞衙、主簿衙、典史衙,屬於分管縣領導的獨立辦公樓。

這些都是大人物,平時難得一見。

二堂後麵還有知縣日常起居的三堂,其中必有花園彆院、亭台樓閣。

朱寅估計,整個縣衙有上萬平米。前麵辦公,後麵居住,其實就是一個微型的皇宮大內。

“走吧。隻能到此為止了。”朱寅笑道。

寧采薇也笑道:“可惜不能去二堂、三堂去看看。等你長大後當了知縣大人,我就能看看縣衙的後堂布局了。”

身在縣衙,兩人說話都很小心,絕不會說出暴露身份的話。

忽然一個聲音說道:“你這小女子好不曉事。什麼是知縣大人?老夫還是第一次聽說知縣大人。”

寧采薇愕然抬頭,卻見月台後麵,慢悠悠的轉出一個月白襴衫、輕袍緩帶的中年男子。

這是?

PS:今天有事情。太晚了。這一章六千字,內容也特彆難寫,既要寫出曆史細節,又要寫出一些趣味性,不能太乾,不容易把握。蟹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