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微微點頭,客觀來說,歐洲這塊距離大秦還不算太遠。隻是西北之地荒蕪,難以通行,恐怕要走海上。
而非洲美洲距離大秦就有些遠了,哪怕是走海路往返一趟恐怕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出於習慣,始皇帝本能的衡量了一下出兵的成本和納入統治以後可能麵對的問題,發現不管哪個地方似乎都距離過遠,幾乎無法傳達王命。
況且,這些地區各個都比大秦廣袤,秦以一國而吞六國都有些力有未逮之處,更何談跨越如此距離去鯨吞天下。
況且麵前少年給的地圖是真是假誰也說不好。
畢竟這個時代並沒有所謂的世界地圖,趙泗就是第一批環遊世界的人,沒有任何人能夠佐證他說的話。
而且,始皇帝敏銳的發現,趙泗所畫的世界地圖,以及對宜居地區的描述,竟然和大九州說某些地方能夠照應的上。
古人雖然未曾有過環遊世界的壯舉,但是對於外麵的世界或多或少都有所猜測。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地有九州,九州即指中原宜居一代,除了九州,便是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諸夏已經占據了世界最為廣袤的領土。
夏商周時期,九州說一直是對世界主流的認知。
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開擴,諸夏的腳印不斷向外擴張,開疆擴土,九州說的局限性越來越大。
陰陽學家代表人物五行學說創始人鄒衍提出了大九州說。
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
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即,中國不過是宇宙的八十一分之一罷了,大禹所說的九州,不過是赤縣神州下的九州。
而世界之外如赤縣神州一般的,還有九個,被高山和汪洋分割,永遠不得相見,故而習俗也於諸夏不同。這是中九州。
如中九州者又有九,被分割開來,互不接觸,這是大九州。
鄒衍提出的大九州說相比較於小九州說更加完善,迅速流行起來風靡一時。
而至始皇帝一統天下,諸夏之地混為一談,小九州說的市場再次降低,又因為秦國的製度,以及秦國統一以後對外界缺乏認知,大九州說一度成為官方認可的主流學說。
始皇帝,不可能不了解大九州說。
大秦一統天下以後,大秦的軍功製度,大秦未來想要持續對外戰爭,都需要大九州說的理論支持。
趙泗送上來的世界地圖,就有點大九州說的影子。
富饒強大的大秦在世界上也隻是一隅之地。
宜居的環境不止大秦一處,值得大秦征服的土地還有很多。
隻是某些地方和大九州說還是對應不上。
趙泗當然不知道什麼大九州說,以他曆史愛好者的身份,能知道大秦二世而亡,能說上幾個知名人物已經算是不錯了。
畢竟在趙泗的印象中,九州一直也是指的中原大地……嗯……畢竟中原地大物博看不起蠻夷荒蕪之地早就成了刻板印象。
(ps:主角並沒有對外麵的土地命名,之後命名不會沿用澳洲歐洲等現代名字說法。以前看小說總覺得主角發現新大陸還用什麼歐洲澳洲美洲很尬,這回輪到我寫就以大九州學說的理論來進行命名和劃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