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又身患絕症,為了不拖累家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卻陰差陽錯來到此方世界。
當下趙傳臣的一番話,不禁讓眾人也想起自身的際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命運是公平的。
不論高低貴賤,任何人都無法掌控它。
眼見氣氛有些沉重,當下陸與笑道:“趙大人勿慮,此番閣老代天巡牧,正是要掃除所有魑魅魍魎,還幽州一個朗朗乾坤,倘若心存良知,亦為時不晚。”
非是陸與同情心泛濫,趙傳臣不過一小小縣令,上層鬥法是你死我活,他一個小人物亦無能為力,隻能隨波逐流。
他本就被長史所不容,若再惡了刺史大人,恐怕一家人性命難保。
近些年來,北部邊境戰亂不斷,幽州亦是時有局部戰爭。
哪天一場戰亂波及三合縣,縣令大人不幸以身殉職,也不算是什麼大事。
若非趙傳臣站隊及時,此刻焉有命在。
陸與轉頭看向狄仁傑,果然見其麵露讚許之色,便知道他有心拉趙傳臣一把。
在場幾人都曾到過趙傳臣家中,突然上門沒有任何準備時間,可見其家中清貧絕非有意作偽。
而且陸與注意到,趙家小姐一雙手十分粗糙。
有彆於其他官家小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細膩,想來平時家中粗活都是由她操持。
幾人一路走來所見,三合縣雖不富裕,街道上卻少衣不蔽體的流浪者。
幽州苦寒之地,且戰亂不休,還能有如此局麵,可見趙傳臣也並非一無是處。
陸與不會把這些歸功於奢靡享樂的縣尉,用腳後跟都能猜出這些是趙傳臣勉力維持的結果。
夾縫中小心翼翼求得一線生機,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還能將三合縣治理成眼下這般局麵,也算是難為他了。
陸與都能想到的,狄仁傑沒理由考慮不到。
狄仁傑幾朝老臣,大奸似忠者他見得多了,趙傳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看的很清楚。
狄仁傑自己就是從底層一步步做起來的,下麵的那些彎彎繞繞自然瞞不過他老人家的法眼。
眼下幽州紛亂至此,那幽州長史不也是選擇明哲保身,緘口不言。
各級官吏或同流合汙,或和光同塵。
正因如此,如今他也不會不近人情,苛求趙傳臣拚上一家老小的性命,行以卵擊石之舉。
狄仁傑看向趙傳臣,沉聲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去之事,皆既往不咎。今後務須恪儘職守,為官一任,自當造福一方,切不可再行此忤逆之舉。”
聽到這話,趙傳臣怎能不知,自己一家人算是有救了。
當即喜極而泣,激動地躬身施禮,聲音也有些哽咽:“謝閣老寬宥,傳臣愧悔難當,今後自當恪儘職守,不負閣老信托。大人今日教誨,傳臣必定銘記於心,永世不忘!”
隨即他又感激的看了一眼陸與。
他明白剛才陸與是有意相助。
往日救命之恩,今日提攜之情,皆令趙傳臣感激涕零,這一切他都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