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狄仁傑叩上:突厥使團遇害一案發於九月十五日,結於十月二十日。逆渠金木蘭、劉金、蝮蛇、方謙、吳益之、熊遠及幽州附逆官吏七十五人皆已伏誅。
今幽州歸治,大案結陳。此乃陛下聖服教化,育民之德也。
原甘南道遊擊將軍李元芳,雖遭冤陷,然忠勇不屈,身冒百死,助臣擊破逆黨,厥功甚偉。臣請封為檢校鷹揚衛中郎將,正四品上,隨檢校右武衛中郎將陸與,賜留用微臣身旁。
翌陽郡主李青霞,淪落歹徒之手,然貞操節烈,不辱國體,服毒以抗暴。臣請諡為貞烈郡主。
千牛衛中郎將虎敬暉,身先士卒、屢建奇功,厥功至偉,力戰歹人以身殉職,臣痛惜之至,請諡為一等忠勇伯。
原三合縣令趙傳臣,雖遭歹人脅迫無奈附從,然則翻然悔悟,後不顧刀兵親率軍士助臣平息叛亂,今廢除苛政施政於民,臣請擢升其為幽州刺史。
突厥國可汗吉利,上表叩謝陛下複國大恩,並上疏請和,意親身赴闕朝拜,與天朝永結盟好。此事前表已具,今不再詳陳。
臣身在幽州,仰望朝闕,冀能儘早麵聖,幸甚之至。
上陳諸事,請聖上閱批。
臣狄仁傑再拜頓首。
黃門官念罷,武則天仍舊怔怔出神。
見狀,張柬之輕聲提醒道:“陛下、陛下。”
武則天猛然驚醒:“啊?完了?”
張柬之恭聲道:“不知狄公所奏之事,陛下以為如何?”
武則天長出一口氣,語氣莫名道:“如此懸疑奇案,狄懷英竟旬月便已告破,真是神乎其能啊!”
張柬之道:“最可貴的,是救出吉利可汗,助其平叛複國。使一觸即發的戰爭消彌於無形,又令吉利俯拜於天朝闕下,真可以說是不戰屈人之兵也!”
武則天聽罷亦是微微點頭。
張柬之接著道:“還有,狄公在幽州,養民生息,裁核苛政,宣傳教化,使王化被於萬民,這實在是可敬可佩呀!”
聞言,武則天微笑道:“狄卿所奏,不必交吏部及兵部核查,照準便是。”
張柬之拱手應是。
兩人一問一答,嚴絲合縫,一旁以梁王為首的武氏諸王,完全沒有找到插嘴的機會。
眼見兩人三言兩語便將事情定下,當下也隻得乾瞪眼。
數日後,長安城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歡迎突厥吉利可汗抵京議和。
太極殿上,武則天與吉利向天盟誓兩國和好,永結同盟。
一眾朝臣山呼萬歲。
……
……
武則天與狄狄仁傑緩緩走在禦花園的林蔭小徑。
武則天問道:“名單呢?”
“隨匪首金木蘭一同被焚。”
“你看到了?”
“微臣親眼所見。”
武則天看了狄仁傑一眼,未置可否。二人徐徐向前走著。
忽然,武則天停下腳步,霍然轉身,直直看向狄仁傑,沉聲道:“虎敬暉和李青霞到底是怎麼死的?”
聞言,狄仁傑心中一凜。
此前他就懷疑,皇帝將身邊親衛將領指派給他,必定事出有因。
如今看來,隻怕皇帝早就對虎敬暉起了疑心。
結合當值和休沐日期,很容易就能發現端倪。
至於翌陽郡主下落,隻怕皇帝一直在暗中追查,歹人在京城悍然動手截殺皇室郡主,本就是極為反常的舉動。
更何況,欽差衛隊中必定有皇帝的眼線。
有些事,是瞞不住的。
當下,狄仁傑恭聲道:“臣在表中都已具奏過了。”
武則天眯起眼睛望著狄仁傑。
良久,露出釋然的笑容。
狄仁傑也麵帶微笑。
君臣兩人默契相視一笑,彼此皆是心知肚明,一切儘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