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2 / 2)

遂大多百姓還能放鬆談論著:

“真的是尉遲將軍!”

"尉遲將軍刀槍不入,真的是門神!"

百姓們不知天幕穿梭的人身保護,看著方才安祿山明明將長.棒擊中了尉遲將軍的眼部但沒有傷處,反而被尉遲將軍斬殺!

不禁歡呼雀躍!

眾多武力過人的君臣對於尉遲恭的舉動頗為讚賞。

明朝

偏愛禦駕親征的朱棣,豪爽大笑稱讚道: "尉遲將軍有勇有謀啊!天幕既然給了這等護持手段,將其利用快速達成目標才是正理!"

又是對著安祿山不屑道: "逞一時之勇的無腦莽夫!莫怪其在之前的唐史上也難成大事!"幾位好大兒自然也是鸚鵡學舌頻頻點頭。

知道自家陛下有功績可穿梭的武將們俱是眼前一亮,除了對於大唐有名將軍的讚歎。更是心神被天幕威能所吸引,這等威能加持之下,自身戰力不可估量!

天幕穿梭一事剛出現時,許多人心底好一頓慌亂,現在恨不得立時隨陛下穿梭而去。

【在尉遲恭斬殺安祿山之後,史思明已經不見了蹤影,此“憂國之危”的反叛大軍,尚未有曆史上一般勢如破竹衝進長安積攢下來的“軍心”,就遭遇了主將身死這等莫大打擊。

頓時亂作一盤散沙。

此時畫麵轉到了另一處。

/>

為首之人雖著鎧甲但貴氣淩人頗為不凡。】

“這是唐皇吧!”

“竟然還能兵分兩路降臨嗎!”

"好家夥,這收拾後輩豈不是手到擒來哈哈哈"一眾君臣刷刷刷記著小本子,抄了抄了!作業抄起來!能兵分兩路,就能兵分三路,玩得就是一個神秘莫測!後輩不肖子孫們,等著你祖宗們的莫測降臨手段!知道頂上昏君一些準備工作的大臣們,此時嗬嗬冷笑,還想跟先祖陛下們鬥?

等死吧您!

【李世民一行將士數量不算多,約有五百人左右,遂不曾分兵。對大唐皇宮極為熟悉的眾人,快馬前行。

一路自然引起極大恐慌,但在得知是李世民降臨後,反倒出奇的平複了亂相。

眾多宮人按照李世民的下令,奔回居所不再四處亂竄,甚至還有宮人大著膽子給李世民上秉了李隆基所在具體位置。

因著李世民速度極快,甚至在宮內沒遇到什麼抵抗,等一行人將李隆基所在的大殿包圍起來時。被破門而入的李隆基和楊國忠等臣,一臉呆滯。】

這一幕顯然極為滑稽,連大唐後世的不少百姓也是一臉無語好笑。而大唐之前的朝代,則見識到了“太宗皇帝”在大唐的聲望之恐怖。真不愧是“大唐白月光”!

尤其暴露出,如果都城不曾遷移過,那先代陛下降臨,當真是如入無人之境。

更彆說,像天幕中這種還有宮人指路的情形。莫怪會出現,先祖都破門而入了,後輩還一無所覺的滑稽之景。

【玄甲軍開道,李世民一襲明光鎧甲氣宇軒昂,大步流星踏入殿內。楊國忠崩潰中踉踉蹌蹌藏在案幾後,大聲急呼: “內衛軍呢!近衛呢!來人啊!”

李隆基一瞬間以為是安祿山提前反叛殺了進來,匆忙要起身躲藏。

恍惚中看到玄甲軍和為首之人,想到什麼,臉色倏得變得更加難看,也不再躲藏了,嘴巴翕動著想說什麼。

李世民麵露寒意,看著李隆基癱坐在地的樣子,怒氣上湧: “看看你還有大唐皇帝的樣子嗎!都給朕押上來!"

聽得李世民的自稱以及突然出現的情形,眾臣如何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頓時麵色灰敗,不再呼喊。】

看著天幕的許多人,也不禁嫌棄望向長期

沉溺享樂,被酒色掏空身體的李隆基。

尤其李隆基君臣一副便於出行的裝扮,思及皇宮內紛亂之象,如何不明白此一眾人的打算。分明是看了天幕打算提前逃出京師了!

如何不讓人鄙夷,堂堂天子遠不到山窮水儘的時候,一旦潰逃對軍心和民心又是多大的打擊。天幕中李世民也是因此而憤怒。

【李靖看著眼前的君臣上前沉聲道: “唐皇李世民降臨,還不叩拜先祖!”

隱有預感的李隆基麵色灰敗緩慢行至殿中跪下,楊國忠等高呼的大臣更是如被掐住了脖子,一聲驚呼都呼不出口了。

李世民站在大唐皇位前的台階之上怒問李隆基: “看完天幕你還有什麼話說!壞我大唐根基該當何罪!叛軍尚未殺來,你倒是打算先逃了?"

頭發花白麵上溝壑縱橫此時更是色如土灰的李隆基顫顫開口: “不肖子孫李隆基拜見太宗陛下!"

對於李世民其他的怒斥不知如何作答,卻也隱隱鬆了一口氣。既然太宗駕臨,自然一切無虞。】

再次看到這種平時拜在祖廟裡的先祖,如同牌位成精一般出現在眼前,仍讓許多皇帝倒吸一口涼氣。

聖明之君和守成之主,略略能平息心緒。

如趙構一般雖然安慰自己是為了大宋江山百姓才如何蟄伏,此時仍覺頭皮發麻。自從天幕出現先祖穿梭一事,趙構等人就再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日日驚惶不安。

對於李世民的氣勢威儀倒是讓唐朝許多沒見過其的百姓覺得不愧是太宗陛下!

【李世民漠然看著老態龍鐘的李隆基,凜然開口: “既打算逃出長安,朕就成全你!將太子召來!"

太子李亨本也有所察覺,思及天幕安史之亂的的潰逃,以及太宗所帶兵馬的神異。李亨也不敢有其他異議,很快應召而來拜見先祖。

李世民下令: “著李隆基禪位於太子李亨,一個半月後舉行登基大典!”

對於太宗的下令,李亨大鬆了一口氣,如此比之天幕裡自己急匆匆登基要好太多了。李隆基神色一變,驚叫出聲: "太宗陛下!"

至於李隆基對此的反應,在其一日殺三子和自己多年艱難維係太子地位的時日侵蝕下,李亨聞之心中並無波瀾,

李世民長

眉蹙起不怒自威: “還有何異議!”

自李世民降臨起,就深知不妙的李隆基,仍無法相信且難以接受自己晚年的昏聵。聽到太宗的決斷,更是一下子更加蒼老灰敗,仿佛隨時要斷了氣。

聽得李世民的怒斥,心知在天幕播放之後和安祿山反叛已生之時,自己大勢已去,遂失魂落魄看著往日熟悉的大殿。

隨後李世民召集所有重臣,通報此事,了解其他政務。】看著天幕中李世民的決策,嬴政了然。

李隆基當政多年,根係深厚,並非如劉驁一般聲名狼藉毫無作為,突然斬殺亦生亂象。

尤其此時唐朝邊疆不穩,安祿山已然叛亂,帶出的問題不可小覷。而李世民隻能在此停駐兩月之期,不足以消除所有隱患。

不如儘快將其廢黜,使朝中俱為李世民一人之言,政令順暢。

劉徹和李世民不同的舉動,讓許多不明政事的酸儒,又開始斥責劉徹殺戮太重雲雲。也有人駁斥是李世民老了過於心慈手軟,這時不見當年弑兄的氣魄了等等。

雙方各執一詞,對於他朝皇帝大肆貶斥,爭得麵紅耳赤。

劉徹不知此事,知道了也嗤之以鼻,敢來朕麵前說三道四,朕才讓這些酸儒知道什麼叫殺戮過重!

如董仲舒一般為了製約皇權和傳播儒家學說的這等儒家學者來說,論皇帝功績自然不是簡單的殺戮與否。

而許多昏君可不曾想背後的思量,隻覺得看到了希望!開始懷有美好期望,先祖陛下也不一定就會滅殺我等的吧?!

天幕中李世民哪怕暫時安穩廢黜了李隆基,但玄甲軍不離身,處理著後續之事。【當務之急就是安撫京師,將亂象壓下。

大唐此時也不到國破山亡的時候,天幕中曆史上的安祿山都很快潰敗,更彆說此時太宗降臨了。長安城很快平息動蕩。

隨後將李隆基與楊玉環等妃嬪遷去彆宮,更沒有什麼“太上皇”的待遇,沒什麼侍從,從此不得出。命人嚴加看守,並派了百餘人的玄甲軍守緊彆宮,嚴禁任何人進入。

楊玉環在與李隆基一同出宮那天拜彆了李世民,同時出現在天幕前。

楊玉環沒想到太宗降臨之後,自己竟還有命留下,雖要一同與李隆基被軟禁起來。

但麵對被下獄的楊國忠和楊家眾人,楊玉環毫無辦

法,更不敢對太宗陛下多說什麼。】

對於李隆基的廢黜,當朝許多大臣並無異議,甚至暗中極為拜謝太宗的到來。

對於楊國忠等人就是滅頂之災了,其本就被眾臣不滿,,其一點反抗之力,也被很快鎮壓,飛快進行新帝繼位的典儀。

百姓們在尉遲恭大破安祿山之後,對於唐宮波瀾不驚的權利過渡,看得不如劉徹那時穿梭的緊張。

直到此時國色天香楊玉環的出現,讓許多人為之一震,神魂顛倒。

便是許多女娘看到此等風情萬種的大美人,尤其天幕高懸蒼穹,居高臨下帶來的震撼,亦是目瞪口呆癡癡望去。

之前飛燕姐妹,因著身為階下之囚,驚惶失措狼狽之下,便難以比擬此時楊玉環略低沉失神但仍未曾遭受磨難的美感。

許多畫家更是覺得天幕出現後,當真太過美好。不止眾多美景可入畫,後世猜度許久的楊玉環也見得真容,必要將其落入筆下。

而許多明君亦在細細揣度李世民的每一處政令何意,天幕當真讓人學到太多!

【李世民和魏征飛快整理著政事,同時將調動各軍鎮壓叛亂,李靖亦是時刻把控著戰事動向。一切有條不紊。

直到李世民開始有時間梳理自己身亡後,李隆基所殺太平公主一事何意,這是誰的公主。

隨後發現,男女老少齊上陣爭奪皇位是何意。

承乾沒登基?

李治納朕妃嬪?

女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