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公元前5500年(1 / 2)

獨輪車繞著提比拉村子轉了一圈,惹得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出來看熱鬨。

“嘖嘖嘖,真好看,南小姐站在這個陶輪上好看極了!”

“美,好美!”大家夥兒紛紛評價。

伊南:……

拜托,她這不是在表演雜耍,這個輪子是有實際的用途的呀。

可惜除了在她身邊,一直牽引著她前進的牧羊人,誰都不知道伊南腳下的輪子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杜木茲大聲幫伊南解釋:“我這不費什麼勁兒就能帶著南小姐往前走……”

伊南也是,她繞著村子走了這麼一大圈,根本還沒抬過腳,一點兒力氣都沒出。

誰知看熱鬨的村民全都笑眯眯地望著杜木茲說:“那當然,在……在南小姐身邊,你當然覺得做什麼都不費勁!”

伊南已經從獨輪車上一躍而下,隻管對杜木茲說:“去找個藤筐來,然後再帶一把硬木做的木條,順便再捎上點兒藤條。”杜木茲“唉”的一聲,撒腿就去了。

她轉頭對哈姆提家的大小子說:“去把你們那些用來練習負重的重物去取來。”

胖胖的少年摸摸後腦,不明白伊南是要做什麼。但是伊南的話他又不敢違拗,也趕緊和他的同伴們一起趕回家。過了一會兒,年輕人們真的人人彎腰,背著巨大的背囊從屋裡出來,聚到村口的小廣場上。

這時候杜木茲已經給伊南送來了藤筐、長長的木條和一卷藤條。

伊南動手動得飛快,馬上做出了一個“冂”字形狀的支架,一頭支撐著藤筐底部,另外兩頭分彆支撐固定在輪軸兩側。

她又將兩枚長長的木條穿過藤筐,用藤條固定,做成了一對把手——這就是一個獨輪手推車的雛形了。

“來,把你們的行李裝上。”伊南把手一揮。

哈姆提家的大小子見了這麼新奇的東西,早已心癢難耐,二話不說,就把自己背上沉重的一大麻袋直接扔進了藤筐裡。

“輕點兒——”伊南被這架勢嚇了一跳,好在她做的支架還算結實,撐住了沒被壓垮。伊南就將這獨輪車的把手交到了這個胖小夥的手裡。

“你扶著這一對扶手,試著推著往前走——對,注意控製平衡!”

有伊南在旁講解示範,小哈姆提果斷推上了獨輪手推車,上了村口那條小路。

這個少年剛開始時還沒辦法很好地掌握平衡,整個人走得東倒西歪。伊南和她身邊的村民們一起提心吊膽地看著,看著這個少年人推車前進,不曉得他會不會鬨出個“翻車”的笑話來。

誰知推行了一段之後,小哈姆提就掌握了掌握平衡的技巧。他將車推得越快,平衡就越容易維持。

這個胖胖的少年索性推著車,沿著道路飛奔,一邊跑一邊大笑:“阿爸,快看我!”

“你看我運了這麼多的行李!”

“一點兒也不累,一點兒也不累!”小胖子跑得一張臉紅撲撲的,頭上興奮得直冒汗。

伊南“籲”地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就看村民們能不能悟出獨輪車的用途了。

“有了這個東西……車子,咱們還練啥負重?”少年們反應迅速,一下子猜到了其中的關竅。

待到哈姆提家的小子飛跑回來,少年們一擁而上,紛紛把自己背來的行李也裝在獨輪車上,然後再嘗試推動。隨著車上貨物重量一點點地增加,推動這駕獨輪車需要越來越大的力氣保持平衡。

但總體來說,這車上能載的,至少是一個人能背負重量的三四倍。

畢竟車輪的發明,意義就在於能讓人們快速搬動大大超過自身能力的物品。

這時一大群村民們都擁了過來,圍住了這隻天底下獨一無二的“獨輪手推車”,有些人蹲下,伸手去摸那陶輪“改裝”成的輪子。

“這真是陶輪嗎?”

“那不然呢?就是我家那個!”

“可是把陶輪立起來,不就沒法兒製陶了?”被自家小子卸了陶輪的家長們此刻紛紛質疑。

哈姆提和他的寶貝兒子簡單交談了幾句之後,當場仰天大笑:“這東西可以用來運麥子,運多多的麥子!咱們把吃不完的麥子運出去,到彆的村子交換他們做的陶罐,那咱們村還費那事兒製陶乾嘛?”

“有道理!”

一時間,村民們一擁而上,爭先恐後地想要嘗試一把那獨輪車。

伊南索性退在一旁,安靜觀察。

從車輪,到由單人使用的獨輪手推車隻是第一步,往後還有更加穩定、容易保持平衡的兩輪車,使用役畜的牛車、驢車、馬車……

她改變了村民們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陶輪不隻能水平使用製陶,也能直立起來,組裝成車輛。

但是她不急於一股腦兒地把輪子所有的應用都告訴這些村民。她很想看看,這兩個村子裡,會不會有能人在這基礎上把兩輪車、牛車驢車之類的都想到。

——如果想不到,他們又需要什麼樣的契機,才能突破?

從這一天起,提比拉和巴德兩個村子的村民,就成天跟這“車輪”卯上了。

他們果真把村子裡所有的陶輪都拆了下來,像伊南那樣一一嘗試了一遍。

很快他們就發現,隻有光滑平整,四周各處到軸心的距離相等的陶輪最適合做車輪——這樣手推車跑起來穩定,不會把車上裝的貨物全顛出去。

緊接著村民們又犯了難,畢竟這些陶輪都是大樹的橫切麵做成的,而美索不達米亞的下遊平原偏偏特彆缺這種高大粗壯的硬木。

但立即有人想出個主意:把長長的硬木條,套在陶輪外麵拗成一個圓形,然後接頭處削成榫頭連接,不就成了一個空心的陶輪?

村民們果斷試了一下,發現不行——空心的陶輪就沒有地方放車軸了。

大夥兒又犯了愁,甚至有一群人提出要想辦法沿幼發拉底河而上,到中上遊去找那些生活在森林附近的村落,換一些原木到下遊來。

伊南忍住了,沒直接告訴他們關於車輪輻條的事。她隻管讓那群少年和他們的家長一起搗鼓車輪,自己則和村裡的那群莊稼把式一道,把農田的灌溉和排水的具體方法都敲定了。

他們一起商量出灌溉渠和排水渠的設計之後,還由村裡手最巧的村民用陶泥捏了一個泥質的模型,燒成陶之後,灌注了河水試驗了一回。

這時等到伊南再有工夫回過頭來看車輪的進度,她驚訝地發現,村民們竟然已經做出了帶輻條的輪子——若乾枚長度相等的硬木條既連接了車軸與外圈,也能將外圍硬度不算高的木條牢牢地支撐住。

這個成果出現的速度之快,讓伊南吃驚不小。

看來隻要打破了“陶輪隻能平著用”這個窠臼,一係列難題就迎刃而解,幼發拉底河畔,第一次出現了實用又容易製作的車輪。

接下來的幾天裡,終於有人搗鼓出了兩輪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