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聖人訓斥李漁的時候,楊銛好生失望,如此大好局麵,竟然反轉了。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聖人竟然聽信了李漁的鬼話,奪了李林甫尚書省左仆射一職。
楊銛隻覺今天真是見鬼了,總是在反轉又反轉中度過,結果遠遠超乎自己想象。
李林甫為相多年,大權獨攬,在朝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誰也沒有想到,就在今日,就因為李漁一席鬼話,丟了一相。
唐承隋製,宰相有三位,分彆是尚書令、門下省侍中、中書令。天寶元年改製,門下省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
李林甫的相權,就是中書令。
尚書令一職,因為唐太宗在當皇帝之前任過,因而後世沒人敢任中書令,隻有唐德宗為雍王時擔任過,其餘時間尚書令空缺,都是由尚書左仆射兼領相權。
李林甫以右相之身,兼任尚書左仆射,就是拿到兩個相權。
左相一職,由陳希烈擔任,他屍位素餐,不預事,不乾政,就是個吉祥物,唯一的作用就是讀《南華真經》,與聖人探討長生道法。
因而,左相實權又握在李林甫手裡,就這般,李林甫集三大相權於一身,實現了獨相。
如今,聖人把他的尚書左仆射一職給削了,明麵上又恢複了三相並立的局麵,實際上就是不再讓李林甫獨相了。
這一手,非常重,重得超乎李林甫的想象。
李林甫以為自己幻聽了,努力求證之下,發現並沒有聽錯,這就是事實,但他還是不能接受這一事實,愣在當場了。
不僅李林甫不信,就是對聖人極為了解的高力士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楊銛也不敢相信,確認之後,又是一陣狂喜,聖人削了李林甫的相權,尚書省相權就空出來了,自己是不是可以去爭一爭?
尚書省權力很大,管總,六部皆是其轄下,幾乎什麼都可以管一下,要是落到自己手裡,要發展楊家勢力,為楊家謀一條退路,豈不輕而易舉?
李琰嘴巴張大,愣是說不出話來,這是真的麼?
他恨死了李林甫把自己當工具人,無數次想過,要報複李林甫,最好是讓他被罷相,然而從未想過會實現。
雖然如今隻是罷了李林甫兼領的尚書省相權,並沒有罷右相本職,依然是讓人難以想象之事。
郭千裡裝死破功,眼珠子差點驚掉了,好不容易才壓下心中的滔天波瀾。
段樸更不用說了,又軟倒在地上了。
自己親眼看見親耳聽見此處發生的極秘之事,就是蹈不測之淵,以李林甫的性子,肯定不會放過自己,死定了。
李林甫好不容易反應過來,瞄了李漁一眼,在心裡大罵李漁不是東西,竟然逮著自己宗室身份做文章,竟然還給他做成功了。
李林甫能夠大權獨攬,獨相這麼多年,除了他才能不凡,做事讓聖人滿意外,也在於他是宗室,這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寶。
宗室嘛,總歸是自己人,用著放心,因而聖人才能讓他獨相。
正如前朝重用楊素,都是弘農楊氏人,自己人嘛,用著放心。
然而,反隋煬帝的第一人是楊玄感,楊素的長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在前朝,過去不過百年,真是“殷鑒不遠”。
因而,李漁拿李林甫宗室身份做文章,一句“名正言順”,讓聖人心生忌憚。
王莽沒有纂漢之時,名滿天下,無數人讚揚他是賢人,漢朝救星。當王莽纂漢後,那些讚揚他的人中,很多人就站到他的對立麵,與他成了敵人。
西漢末年的內戰爆發了。
楊堅纂周,同樣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無數人在反對。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妻子竇皇後,在聽說楊堅纂周後,也是大聲疾呼恨不為男兒身,為舅父家討回公道。
究其原因,在於王楊二人隻是外戚,不是宗室,纂位名不正言不順,才有這麼多人反對。
而李林甫雖然不是大唐皇室的主脈,不是唐朝的創建者,但他畢竟是宗室出身,若他有王楊二人同樣的實力,他要行纂位之事,比起王楊二人順利很多。
因而,聖人聽信了李漁的鬼話,認為防著李林甫一些總歸是好的,就把他的尚書左仆射給削了。
聖人能聽信自己的話,李漁一點也不意外,因為聖人心如明鏡,對李林甫的為人非常了解,早就在防著李林甫(見後麵的注釋)。
楊國忠能夠借李林甫的勢而崛起,可以與李林甫抗衡,除了楊家貴幸,楊國忠手段了得外,何嘗沒有聖人在防著李林甫的意思,提拔楊國忠分李林甫的權,製衡李林甫。
李漁隻不過是讓聖人把對李林甫的防備提前付諸行動而已。
過了好一陣,李林甫不得不接受這一殘酷事實,心中很是不甘,尋思想來,隻能再想辦法,拿回尚書左仆射這一相權。
李林甫今日前來大明宮,原本是想著拿回鐵證,結果卻是大敗虧輸,被聖人當眾打臉,奪了爵位,削了相權,得不償失。
早知如此,何必前來自取其辱。
“聖人,臣告退。”李林甫行禮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