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感慨還真不過份,盛唐的曆史名人太多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就不少。
說不定,在街上打個噴啑,都能噴出一群曆史名人。
感慨完,李漁看著火災後殘存現場,問道:“長安超過百萬之眾,到處都是人,更不用說這是永寧坊,長安大坊,北靠東市,因而坊內之人眾多。即使劉家失火,當有左鄰右舍發現,為何他們沒有前來救火,以至於劉家所有人都被燒死。”
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最繁華的城市,更是當時世界上的經貿中心,人口密度極大,常住人口超過了百萬之眾,因而人口密度極大。
永寧坊這樣的大坊,更是人口集中地。
即使劉家單門獨院,劉家失火,附近的住戶必然也能發現,前來救火自是不成問題。
即使救火不成,也能把劉家人救些出來,不至於全部燒死。
坊吏右手大拇指一豎,讚歎不已:“王子好見識。顏縣尉也是這般說的。”
李漁大感興趣:“顏縣尉如何說?”
坊吏如實稟報:“顏縣尉去附近查詢,得知當日晚上,這附近的住戶睡得很沉,一覺到天亮,因而並沒有人發現劉家失火。”
一股陰謀氣息撲麵而來,李漁心頭沉甸甸的,臉上不動聲色,問道:“就沒有人醒過?”
坊吏想了想:“沒聽說有。”
李漁心頭更沉重數分,問道:“你在這裡有任坊吏多少時間了?”
坊吏立時回答:“快五年了。”
李漁問道:“你任坊吏五年了,想必於附近住戶認識不少吧?”
坊吏很是自傲:“那是自然。”
李漁一個示意,趙伯楷又拋給坊吏一角碎銀,差不多五錢左右,坊吏接在手裡,再三相謝,李漁吩咐道:“你帶我們去附近住戶問問。”
坊吏歡天喜地的應一聲,帶著李漁他們去詢問。
坊吏對附近的住戶的確很熟悉,有他帶路,詢問起來省不少事。
一路詢問下來,證實了坊吏所言不虛,當日晚上,附近的住戶睡得可沉了,就沒有人醒過。其中,有一個老者,睡眠極差,睡覺於他來說是折磨,一年到頭也不見得能睡上一個好覺,這天晚上卻是睡得特彆沉。
他次日醒來,感慨不已,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然而,以後數日,他又睡不著了,一直懷念當晚的好覺。
詢問完畢,李漁帶著趙伯楷他們離開永寧坊。
趙伯楷臉色陰沉,張嘴想要說話,李漁揮手阻止他:“去韓孺人家看看。”
韓孺人是書香世家,家住通善坊,靠近城門了,是一個小坊。
李漁他們悶頭趕路,來到通善坊,一問坊吏韓家所在,坊吏同樣驚奇,如同防賊似的防著李漁他們。等李漁他們說出來曆,坊吏態度大變。
李漁銀子送上,坊吏知無不言,言無不儘,韓家和劉家一樣,於五日前夜晚失火,全家被燒死了,一個不剩。
在李漁要求下,坊吏帶著李漁他們去現場查看一番,再和附近的住戶了解情形,當日晚上,這些住戶也是睡得特彆沉,沒能發現韓家失火。
離開通善坊,趙伯楷再也忍不住了:“王子,這是陰謀。好狠的心啊,一夜而滅韓劉兩家,超百口人啊。”
李漁心頭沉重,道:“去長安縣,拜訪顏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