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芳草來了篇《芳草》(1 / 2)

江城市。

清晨的江岸區解放公園路,綠蔭匆匆。

市文聯下轄《江城文藝》編輯部,幽深僻靜的大院裡,坐落著幾棟小建築,其中一個六層高的是編輯部大樓。

院子裡的空地上,幾個工人正拆除著一樓頂部的江城文藝幾個大字,同時將芳草兩個字換上。

標誌著屬《江城文藝》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將是屬於《芳草》的一九八零年。

芳草二字取自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黃鶴樓》: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作為文學四小名旦之一的《芳草》,一貫堅持純文學辦刊方針和卓爾不群的高雅風格。

刊物刊登過不少知名的作品,像王振武的《最後一簍春茶》,喻衫的《女大學生宿舍》,孫叔陽的《生死之間》。

其中《女大學生宿舍》,後來還被拍成電影。

此外,芳草還廣泛團結文壇大家,爭取了如巴金、蕭軍、胡風、葉君健、臧克家、王蒙等名流的支持。

同時又非常注意發現、扶植那些嶄露頭角的文壇新人,許多著名作家的早期作品頻頻首發於《芳草》,如賈平凹、葉文玲、王安憶、史鐵生、韓少功、張抗抗、鄭萬隆、鄒誌安、毋國政等。

……

“同誌們,我手裡頭的這份報告,就是發行局的同誌發過來的統計結果,截止上周我們《芳草》新年一月刊在各大書店,書局積壓嚴重,據統計預計月銷量可能會直線腰斬!”

編輯部辦公室。

辦公室裡格外的安靜消沉,編輯們麵對副主編楊書案的怒火不敢聲張。

新的一月裡,改名為《芳草》的江城文藝,在銷量上慘遭滑鐵盧,從原來的五十多萬直接腰斬,截止到現在一月十五號,銷量才不到十萬。

芳草副主編的楊書案對眼前一眾編輯們發了一通火,此時情緒也冷靜下來,他推了推鼻梁間的眼鏡,嚴肅的鼓舞道:

“雖然銷量腰斬,但我認為這是正常。

一個刊物改名,我們沒有做到下發通知,甚至是在封麵加上原名,這是重大失誤!

讀者看到一個陌生的刊物,自然不會輕易選擇購買。

因此我不怪大家,話說到這裡,希望我們芳草再創輝煌,做大做強!

同誌們有沒有信心?”

“有!”

楊書案聽到年輕的編輯們臉色漲紅一片,頓時感覺軍心可用。

這改革開放的兩年以來,江城文藝也是在艱難的道路中摸索前進,人力物力財力都不是很充足。

因此編輯部定下的原則就是,培養作家型編輯。

從作家群體中吸納人才。

“主編,有電話,說是京城的人民文學主編張光年老師!”

這時,一個實習編輯從辦公室跑過來喊道。

人民文學的張光年老先生?

辦公室的編輯們聽到這話,此時也終於忍不住抬起頭來。

楊書案聽到這個名字,心中詫異不已,不知道為什麼張老先生會打電話過來,“知道了,馬上過來,你們繼續審稿子,新到的稿子有很多。

另外再向作家們寫信求稿,隻要質量過硬,稿費標準我們就提高到比隔壁《長江文藝》高一兩個檔次,也不是不行的嘛!”

楊書案吩咐完,又掃視一周。

旋即來到辦公室接聽電話。

“哎……張主編您好啊,好久不見了……”

“什麼?張主編您是說,有一篇稿子當著您的麵拒絕了人民文學的邀請,甚至您還給出了千字十塊的頂級稿酬。

但這位作者依舊投到我們芳草來了,而且這篇稿子的名字居然也叫芳草?”

楊書案一字一頓的回應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