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最後一課(2 / 2)

她按下投影筆,教案翻頁,今天的題目隻有四個字:犬言犬語。

王萌注意到學員們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何謙。

她不明所以,仍然照本宣科地講下去:“之前我們講了狗狗的行為、表情變化和生理反應,今天我們講狗狗的吠叫。”

她接著按投影筆,教案翻頁,仍然是四個字:蜀犬吠日。

“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見過,什麼意思呢,說我們巴蜀地區啊,雲霧多雨多,不常見到太陽,所以太陽一出來,蜀地的狗就嚶嚶狂吠。那狗為什麼叫呢?”

按投影筆,屏幕上出現一行古文: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嘴上話不落地:“柳宗元他認為,蜀犬吠日,那是少見多怪,一群鄉巴狗,沒見過太陽。”

學員們都笑了起來。

“大家覺得好笑,確實,但凡了解一點狗狗的心理,就知道這個歸因是非常粗暴的。那蜀犬到底為什麼吠日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知道引發狗狗吠叫的原因。”

按投影筆,教案翻頁,前麵隻是引子,到這裡才正式進入主題:狗狗吠叫為哪般?

何謙聽得很認真。

該說不說,這個引子很有趣,現在是我的了,以後開班授課,我也按這個套路講。

上理論課,學知識是一方麵,對何謙來說,還可以學到許多教學技巧和有趣的案例。

這堂課本質是在講如何通過觀察狗狗的吠叫來判斷狗狗的心理,並非什麼科學理論,更像是曆代訓犬師的經驗總結。

王萌說,不同情境下不同程度的吠叫都有不同的意涵,不能一概而論。

何謙對此深有體會。

情境暫且不論,單論狗狗的吠叫,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聲量的強度和時間的間隔,以上幾種因素稍微變化一下,表達的意思就截然不同。

這種變化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人類很難辨彆其中的差彆,但聽覺遠比人類敏銳的狗狗卻一聽便知。

講到最後,王萌給出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具體情境,部分摘列如下:

當狗狗獨自留在家很長一段時間,持續不停地發出中等音高的吠叫,兩次吠叫的時間間隔較長,這時候狗狗很可能在說:“歪!有人嗎?再不回來我要拆家了哈!”

當狗狗的領地被陌生的家夥闖入,反複地發出快速的低吼,翻譯過來便是:“爬!”

當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狗狗發出單一的、突然而短促的較低音高的吠叫:“什麼鬼東西!”

如果是一連串的尖叫,代表狗狗受到了強烈的驚嚇:“嚇死寶寶了!”

當狗狗繞著你轉來轉去,用中等音高發出結結巴巴的吠叫,那是在說:“啥時候出去嗨皮?”

當嗨皮完回到家,狗狗趴在地上發出歎息:“累了,毀滅吧。”

何謙做著筆記,同時和自己的經驗相互印證,這種概括式的結論肯定無法做到百分之百適用,翻譯更談不上精準,但這個思路和方向是對的。

這倒是給了他新的啟發。

早些年汪星語的翻譯軟件小火了一把,當然了,在何謙看來,那玩意就是樂色,純噱頭的產業,娛樂性很高,實用性為零。

想要精準地翻譯犬言犬語是不可能的,那太複雜了,但是,如果是將狗狗們在特定情境下的某種吠叫以較為籠統的方式翻譯出來,何謙完全可以做到。

一念及此,他立刻開啟頭腦風暴。

有搞頭!

放眼全球,沒有人比他更懂汪星語,隻需把狗狗們在日常生活裡常說的話做個總結,出一本《汪星語詞典》,絕對大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