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或許能拖一些後腿,卻未必能起來到決定性作用。”
“何況……”他頓了頓,道:“許東江也不敢做得太過。”
朱允熞畢竟是皇太孫,又是監國。
此次出征,更是被老朱加封為威武大將軍,授獨斷之權。
許東江若是一直推拖,或暗中作梗,貽誤軍機,朱允熞就能斬了他,再臨時任命一個新的知府。
殺李景隆還會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殺許東江區區一個嘉興知府,朝堂上卻是連一個水花都不會有。
“無須擔心。”黃子澄笑了笑,放低聲音道:“太孫行事肆無忌憚,朝中想對付他的,可不止你我。”
齊泰一驚,問道:“你是說,那幫淮西勳貴也在暗中出手了?”
他有些驚愕。
朱允熞雖然得罪了那幫人,但雙方的矛盾,畢竟還隻是爆發的邊緣,沒有真正爆發。
認真說起來,淮西勳貴的真正首領,除了朱元璋這個皇帝之外,其次就是原來的太子朱標了。
也即是朱允熞的爹。
故而,他們與朱允熞的矛盾,實際上還是內部矛盾。
淮西勳貴再怎麼不滿,目前也僅止於在朝堂上向老朱上奏,為李景隆抱不平。
還沒有到撕破臉皮,暗中去下黑手的地步吧?
再說,自從胡惟庸,李善長先後被殺後,淮西勳貴隻剩下一幫武人。
雖說領兵打仗的能力不錯,可朝堂鬥爭的手腕卻不怎麼樣。
也就是依靠強大的勢力,才能支撐。
他們哪怕想下黑手,也想不出啥好計謀吧?
黃子澄見齊泰疑惑,得意的摸了摸胡須。
“下黑手倒是沒有。”
他笑道:“軍中的將領,大多對李景隆之死憤憤不平,心有不滿。”
“此次出征,各軍的準備工作頗為繁複,速度也就難免會慢一些。”
“再加上從應天去嘉興、蘇州、路途遙遠,大軍短時間內,怕是到不了的。”
齊泰的瞳孔驟然放大。
身為兵部左侍郎,他當然很清楚這樣做的後果。
兵貴神速。
軍隊如果去得慢了,恐怕蘇州、嘉興都被倭寇打下來了。
那太孫殿下不敗也得敗。
再說,大軍未到,他拿什麼與數萬倭寇和反賊打呢?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自應天府去鬆江府附近約六百餘裡,正常行軍需要半個月左右。
但若有心拖延,在路上耽誤幾天……
“淮西勳貴的勢力,當真可怕!”齊泰輕聲感歎。
此次出征,抽調的兵馬,來自各個不同的衛所,統兵的將軍,也不儘相同。
嚴格來說,除了藍玉之外,其他各軍將領,都還算不上淮西勳貴。
但他們大多曾經隨著淮西勳貴東征西戰,是這些人一手帶出來的。
軍中十分重傳承。
哪怕現在不在其手下效力,不歸其統製,也會對自己曾經的老上司,有著彆樣的感情。
甚至不用具體交待,隻要有人暗示一句,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
看來,朱允熞此次是必敗無疑了。
齊泰心中喜憂參半。
喜的是,朱允熞若是戰敗,他們就可趁機群起而攻之,將他從儲君之位拉下來。
憂的是,淮西勳貴勢力如此龐大,他們文官要如何製衡呢?
“不用擔心。”黃子澄看透了他的心思,道:“隻要皇長孫被立為儲君,將來繼承大統,要收拾那群武將勳貴,就不是難事。”
齊泰微微一怔,旋即點了點頭。
說到底,皇帝的權力才是最大的。
隻要皇帝倒向他們文官,淮西勳貴的勢力,就能一點點削掉。
黃子澄笑道:“咱們這位太孫殿下自以為聰明絕頂,才華能力舉世無雙,卻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得罪了朝中的各方勢力,如此獨立特行,豈有不倒之理?”
他仿若已然看到了朱允熞被廢除儲君之位的那一天。
兩人正議著,外麵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老爺!”
是齊府的管家,在外麵呼叫。
齊泰道:“進來吧。”
管家彎著腰,走了進來。
“老爺,剛剛收到信息,前線傳來捷報,太孫殿下已經率軍擊潰了數萬倭寇和反賊。”
“這不可能!”
齊泰和黃子澄同時驚訝出聲。
大軍都沒有開到呢。
朱允熞拿什麼擊敗倭寇和反賊啊?
就憑他帶的五百新軍,五百錦衣衛嗎?
錦衣衛或許還勉強可以一戰。
畢竟是朝廷精挑細選出來的人馬。
哪怕此前沒有經曆過戰陣。
至於新軍。
那根本不配稱之為軍隊!
他們若是能打勝仗,才是天大的笑話了!
“此事卻是有幾分蹊蹺。”管家道:“小的聽說,捷報呈給軍務處後,宋國公馮勝召見了前來送捷報的人,還將其關押了起來。”
“哈哈哈!”黃子澄大笑道:“那定是假的捷報,要不然,馮勝豈有將人關起來的道理?”
齊泰沉思片刻,道:“我總覺得此事沒有那麼簡單。”
“有什麼不簡單的。”黃子澄不以為然:“假傳捷報,誇大軍功的事,軍中將領有幾個不做的?”
“皇太孫第一次領兵,想給自己報更多的軍功,以獲得陛下的讚賞,不足為奇。”
“我倒是覺得,這是我們的一個絕佳機會。正好借此大作文章,將他拉下馬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