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四周頓時安靜了下來。
百姓們的目光中,都充滿了不可思議之色。
場中,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顫聲問道:“這……這……這是真的嗎?”
朱允熞笑道:“老人家,孤雖然是小孩子,但也是太孫,奉旨監國,豈有兒戲之語?”
“太好了!”老人激動得撲通一聲,跪了下去,抬頭望天,道:“老天開眼啊,大明朝開海禁了。”
不止是他,許多百姓都是如此。
一個個激動萬分。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條件,百姓們能做的,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唯其如此,才能養家糊口。
可因為倭寇作亂,從元朝開始,朝廷就開始禁海。
儘管如此,百姓們偷偷下海,去做生意,去捕魚……到海上去謀生的,始終很多。
可一旦被朝廷發現,就會遭到嚴懲。
許多人因此而丟了性命。
可百姓們也沒有辦法,他們總得弄到一口吃的,總得活下去啊。
看著近在眼前的大海,就如同守著一座寶山,卻不準他們進山,這誰又能忍得住?
而且,官府為了防止百姓們偷偷下海,還將他們往內地趕,不許他們住在海邊上,沿海的良田,都荒廢了不少。
許多本來住在海邊不遠處的百姓,甚至因此家破而亡。
此際聽到要解除海禁,讓他們自由下海,也難怪這些鬆江的百姓喜不自禁,感慨萬千。
倭寇沒了,以後自由出海了。
太孫殿下絕對是神靈再世。
百姓們再度跪了下去,磕頭謝恩。
朱允熞道:“孤還決定,要在這一帶的海邊,挑一處地方,建一所港灣城市,供船隻停泊,商貿往來。”
“朝廷會下拔銀子,孤也希望你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一起努力,將這座城市建好。”
“大家說,好不好?”
“好!”
他的話音一落,百姓們齊聲回答,聲震九天。
朱允熞的嘴角邊,浮起一抹笑意。
如今的鬆江府,所轄之地,也就是後世的國際大都市——上海。
作為長江的出口,上接長江,下臨大海,又有黃埔江穿過其中,此地無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除此之外,鬆江府本身的基礎,也非常不錯。
土壤肥沃,田地畝產很高,商品經濟發達。
如果說要讓大明開啟大航海時代,進行海外殖民,發展國際貿易,那鬆江府無疑是最適宜作為中心節點城市的。
他要在這裡,建造一座奇跡之城,來推動整個大明加速向著新時代邁進。
這首先要取得當地百姓的支持。
若是有什麼人以破壞風水為由,橫加攔阻的話,雖然朱允熞可以鎮壓,強製推行,但恐怕還是會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直接用自己此刻“神仙”的身份,將未來可能發生的矛盾,化解於無形中,何樂而不為呢?
何況,大明朝廷的經濟狀況,朱允熞還是很清楚的。
老實說,國庫的錢委實不多。
畢竟,大明才成立二十幾年,又年年用兵,花費巨大。
可他要大力發展新軍,要搞技術研究和製造,要修建遠洋的寶船……這些都需要錢。
還能拿出多少銀子,建設新的海港城市呢?
如果可以發動民間力量籌措資金,那就最好不過了。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
民間很多寺廟,都是老百姓自發捐款籌建的。
即使是沒有錢的窮苦人家,也能通過做工的方式,出一把力。
畢竟,做農活是有季節性的。
一年真正在田裡忙碌的時間,主要是春耕秋收。
閒下來的時間,就能出力建設了。
看著下方沸騰的百姓,熱情高漲的人群,朱允熞就仿若看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正從地平線上,徐徐升起。
……
……
……
金陵。
皇宮,奏天殿。
朝會正在進行時。
文武百官朝拜之後,太監便高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啟奏陛下!”
黃子澄走出朝臣隊列。
“臣聽聞前方有捷報傳來,但不知為何,宋國公馮勝接了捷報,卻沒有上呈朝廷,反而將報信的人關了起來。”
“哦?”老朱的聲音,微微有些驚訝,問道:“馮愛卿,可有此事?”
馮勝連忙站出來,道:“陛下,此事微臣正待稟報。昨日收到的這封捷報,滿紙皆是荒謬,一眼便知是在胡說八道。”
“前方將領,誇大其辭,虛報軍功,雖亦是屢見不鮮之事,但如這封捷報這般荒唐的,微臣還是第一次見到。”
“故而將報信之人拿下,嚴加盤問。但此人卻一口咬定,捷報是真的。”
“微臣不敢擅自做主,已將捷報帶來,上呈禦攬,請陛下定奪。”
說著,他從袖中拿出捷報,彎腰雙手捧上。
太監忙走過來,將捷報接過來,再送到老朱手中。
朱元璋翻開來一看,臉色頓時一變再變。
先是大喜,後來臉色卻慢慢陰沉了下去。
許久,老朱將捷報收起,問道:“馮愛卿,你是說,懷疑這封捷報有假?”
馮勝抬頭:“臣自追隨陛下以來,東征西戰,領兵三十餘年。大小戰數百起,自問亦堪稱知兵之人。”
“捷報所載的戰爭過程,在臣看來,已不止是言過其實,而是胡編亂造,信口雌黃了。”
“臣又不是三歲小兒,豈能被這種捷報所騙?”
朱元璋若有所思,沉默不語。
半晌,吩咐太監道:“將捷報發下去,讓大夥兒都看看吧。”
太監連忙拿過接報,送到領頭的大臣手中,隨後便一個接一個,傳閱了下去。
“大家都看完了!說吧,有什麼想法?”老朱問道。
眾臣頓時紛紛出言。
“陛下,宋國公說得不錯,這捷報的內容,太荒謬了。”
“這不像是軍情捷報,倒似是說書先生說的神話故事。”
“虛報軍功,曆來皆有,也不足為奇。但他這編得也太不像話了吧?”
“假的,這絕對是假的!”
“這要是真的,我以後名字倒過來寫!”
……
朝常上,文武百官幾乎都認定,捷報一定是假的。
唯獨黃子澄高聲道:“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短短數日,前線便傳來捷報,看來,倭寇之亂,彈指可定。鬆江城不出幾日,必定收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