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發展的腳步!經濟之城——魔都!(1 / 2)

蜉蝣不知晝夜,夏蟬不知春秋。

大明朝堂上的官員,任何一個皆是當世之人傑。

能載入史冊的人,除了極少數二代,三代之外,隨便拎出來一個,論聰慧,論心智,論見識,無不是出類拔萃,遠超常人。

但他們沒有見識過後世的科技文明,還不知道熱武器對冷兵器的碾壓性優勢,也就無法理解幾百新軍是如何將數萬倭寇和反賊殲滅的。

此際,許多人心中浮想聯翩。

新軍為何有如此恐怖的戰力呢?

儘管接受了新軍鏟除倭寇的事實,卻對離奇的過程深感不可思議。

……

此時的朱允熞當然不知道,這一戰給大明帶來的影響,還遠遠超過殲滅數萬倭寇和反賊本身。

他此刻正領著一群官員和工匠,考察哪裡適合建設海港城市。

這一考察,便發現許多問題。

此時的鬆江府靠海岸邊一線,人口並不多。

除了禁海的原因之外,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蘇州河水患嚴重。

動不動就將兩岸的田地淹沒。

與後世黃浦江幾乎成為上海灘的另一個代名詞完全不一樣。

此時的黃浦江還隻是蘇州河的一條支流。

朱允熞一番考察之後發現,要治理鬆江府境內的水患,疏通河道,最省時省力的方法,是疏浚黃浦江,使其上連太湖。

然後將蘇州河的引入黃浦江,再流出去。

如此一來,黃浦江反而會成為主流,蘇州河淪為支流,與後世又一樣了。

隻是治理水患,建設新城,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朱允熞將鄭和喚來,笑道:“此次出征,卻是辛苦你了。”

這一路前來,鄭和說的話極少。

但軍隊中的日常事務,人員調度,諸般布置,都是他在操勞。

朱允熞隻負責發號施令,完全不管細節。

鄭和都布置得非常到位。

這就是能力的體現了。

沒有這麼優秀的副手,他的精力會被分散一大部分,陷入諸多繁瑣事務中,而不能全力思考戰略方向。

鄭和受寵若驚,忙道:“屬下不辛苦,能跟著太孫殿下出征,是屬下的榮幸。”

“這些天跟在太孫殿下身邊打仗,才真正見識到了太孫殿下的本事。”

“始知以前皆是坐井觀天,虛度浮生。這段時日的所見所聞,已勝過鄭和前半生許多。”

儘管新軍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燧火槍他也早就用過。

但真正見識到此物在戰爭中的恐怖威力,還是讓鄭和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而朱允熞的表現,在他眼中,更是有若神明。

相比之下,哪怕是自己曾經崇拜無比的燕王殿下,在太孫殿下麵前,都有若熒火之光,與皓月爭輝了。

朱允熞笑了笑,道:“從前人們不會用火,一直到燧人氏出現,教會人們鑽木取火,又教人們用火燒東西吃,才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有巢氏教人們學會造房屋,人族才從陰暗的山洞中走出來。”

“知生氏教人們以獸皮禦寒,以樹葉遮體,從此人族才有了衣服可穿。”

“神農氏嘗百草,人們才學會了治病。”

“倉頡造字,人族的文明才得以傳承。”

他對鄭和道:“我和你說這些,是想告訴你,文明一直在向前發展。”

“從前軍隊打仗,用大刀長矛,用弓箭,以後就會用燧火槍,用火炮。”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用的許多東西,將來都會被更先進的工具取代,就如同槍支取代弓箭一樣。”

“我設立技術研究和製造局,正是為了發明更多更先進的東西。”

鄭和愕然。

受時代的限製,他對這些並沒有很深刻的認識。

但見識了燧火槍的威力之後,亦慢慢明白發明創造對國家和軍隊的重要性。

朱允熞話鋒一轉,道:“鬆江府遭倭寇蹂躪,剛剛收複,百廢待興。但原來的官員,多半死於倭寇之手,官員缺失。伱隨孤出征,立下大功。孤決定保舉你為鬆江府知府。”

他要將此地打造大球最大遠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殖民軍事中心……未來大明最重要的經濟之都!

則必須要一個可靠的人來執掌此地。

金陵軍事學堂如今已經漸漸走向了正規。

有了前麵的一千多人打底子,帶動後麵的人,訓練和培養都會容易很多,不再需要鄭和繼續主持。

至於海軍建設。

這座新城本來就是海岸城市,同樣可以訓練海軍,甚至比金陵更方便。

鄭和聞言一怔,連忙跪地道:“太孫殿下,鄭和隻是一介閹人,如何能擔此重任?況且此事在朝堂上,隻恐又要引來無數人攻擊。”

他雖然渴望出人頭地,建功立業,但又因自身身份所限,難免有些自卑。

太孫殿下將自己簡拔為金陵軍事學堂的主管官員,雖未授予正式的品級,卻已引來朝堂上數不清的非議。

不少人都說他不過是一名閹人,以前也未曾任官,如何能這般重任?太孫殿下太過於任性胡來。

諸多流言蜚語,鄭和亦有所耳聞。

知府可是正四品的官員。

尋常官員要爬到這個位置,即使高中了狀元,也還要經曆多年的官場曆練。

他若是一步登天,直接成為知府,朝中那些官員,還不得鬨翻天嗎?

鄭和實不願因為自己,而讓太孫殿下受人攻詰。

朱允熞走到他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時鄭和雖然跪下,但仍然比他身高更高。

也就是彎著腰,他才能夠著。

朱允熞笑道:“你此次立下大功,如何當不得一個知府?”

鄭和慚愧道:“這次出征,全賴太孫殿下發明的燧火槍,再加上出神入化的指揮,方能建功。鄭和隻是跟著跑了一次腿,長了一番見識,可不敢居半分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