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金陵城,除了這條主乾道,其他地方都空了。
畢竟,太孫殿下是他們一手推上儲君之位的。
畢竟,七歲的孩子領兵出征,更有傳奇色彩。
畢竟,太孫殿下的仗,打得太漂亮了。
當然,這背後也離不開有心人的推波助瀾。
朱允熞早就給徐妙錦寫了封密信,讓她幫著吹噓自己的故事。
既然準備要當神棍,那就要當出一點樣子來。
在朝堂上沒有勢力又如何?
文官集團和武將勳貴都看不順眼又怎樣?
一旦成為百姓心中認可的“神”,誰敢說他半個不是,立時就能被金陵城老百姓的涶沫星子淹死。
朱允熞心裡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雖說民意如水,來得快,去得也快。
可他還有儲君的身份加持,又掌握著新軍這支兵馬,也不算毫無根基。
“哪有這樣吹自己的,真是臭不要臉!”徐妙錦坐在院子內,小聲嘀咕了一句。
不過,說歸說,她對朱允熞的指示,仍然是堅定不移的執行了。
“老朱家的人,雖然喜歡吹噓,但還是有真本事的。”
“我原以為這小子隻是寫詩詞厲害,沒想到,他打仗的本事,也這般了得,或許不在爹爹之下。”
她撐起腮幫,作出沉思狀,又用微不可察的聲音,自言自語道:“可能比爹爹還厲害?”
徐達可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用兵如神,百戰百勝。
但爹爹的仗,好像打得沒有這小子這麼輕鬆?
徐妙錦心中不願,又不得不承認。
“馬上就能見到他了,到時候,再好好問問。”
她說著,尚見稚氣的臉龐,竟升起一抹紅暈。
……
金陵城外。
百官都在靜靜等待著。
黃子澄站在人群中,看著遠方緩緩行來的新軍,漸漸靠近的儲君車駕,心中滿是不甘。
不止是他,許多人心中皆有彆樣滋味。
原以為太孫殿下私斬李景隆,必然受到責罰。
若是前線戰事再不順利,儲君之位,怕是也岌岌可危。
之前前方派人來報捷的時候,更是鬨出了不小的烏龍。
滿朝文武,皆以為是假捷,以為是虛報軍功,以為是倭寇反賊冒充。
沒想到,竟然都是真的。
立了這麼大的功,斬殺李景隆之事,自然也就無人敢提了。
治罪?
怎麼可能呢?
李景隆阻攔太孫殿下領兵出征,質疑新軍戰力。
那他就活該被斬!
原來金陵城的百姓,還有不少人同情李景隆,覺得太孫殿下手段太狠,就這樣斬了一位功臣之後,朝廷重臣。
現在嘛,一個個都隻拍手稱讚。
斬得好!
斬得妙!
新軍用戰績證明了,他們就是神一般存在。
那是伱李景隆能隨便質疑的嗎?
狂妄無知至此,斬你理所應當。
至於當初自己也質疑新軍,也曾同情李景隆,那當然是選擇性遺忘,早就不記得了!
啥?
我質疑過新軍?
沒有的!
你記錯了!
武將勳貴中,有不少與李景隆交好,之前不斷上書為其叫屈伸冤的人,此後也再不敢吭聲了。
這點眼力見,大家還是有的。
朱允熞的馬車一直駛到百官麵前。
他才注意到,站在最前麵,統率百官的,竟是朱允炆。
老朱還是希望他們兄弟和好啊!
可惜……
朱允熞心中輕歎。
思索間,隻聽得朱允炆大聲喊道:“大明皇太孫,威武大將軍領兵歸朝,百官跪迎。”
說著,他自己率先跪了下去。
身後,百官齊刷刷儘皆跪下。
朱允熞從馬車上鑽出來,站在前室上。
目光先是落在跪在地上的朱允炆身上,然後緩緩自文武百官身上,一一掃過,稚氣的聲音有如天籟般的響起。
“來人,將大理寺卿黃子澄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