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從前不明白的道理!(1 / 2)

朱元璋笑道:“那你有何高見,且說給皇爺爺聽聽。”

他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仍是十分慈愛的望著朱允熞,對他的反駁,並不生氣。

“若皇爺爺隻想要大明所有人的子孫,永遠都不變,農民的後代永遠是農民,軍戶的後代永遠是軍戶,商人的後代永遠是商人,那皇爺爺為何又要進行科舉取仕呢?”

朱允熞反問道:“他們通過科舉,農民的兒子變成了官員,不也改變命運,讓許多人生出不該有的野望了嗎?”

“問得好!”老朱拍掌道:“那皇爺爺就來告訴你。”

“治理天下百姓,就如何放牧牛羊一樣,要讓牛羊老老實實聽話,就要趕著走,要給他們一個前進的方向。”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牛羊當中,有些畜牲很聽話,有些則脾性很倔,打著不走,牽著倒退。”

“你若是放牧一大群的牛羊,那一兩頭脾氣倔的,就可以將整群牛羊都帶壞,伱需要將他們找出來,或者殺掉,或者訓服。”

“治理天下百姓,也是如此。”

老朱笑道:“你是不是以為,朝廷科舉取仕,是為國選才?”

朱允熞再度怔住。

難道不是嗎?

“你這麼想也不算錯,但也不對。”

老朱道:“若科舉隻是純粹的為國選才,那為何考的卻是經義八股?”

“真以為那些東西學得好,就是棟梁之才嗎?”

老朱的臉上,浮現出一抹不屑的嘲諷之色。

“要咱說的話,經義學得好,八股寫得好,笨肯定是不笨的,笨人也不可能學好。”

“但要說有多大的本事,可稱國之棟梁,那也未必見得。”

“不過,對朝廷來說,不笨就夠了。”

“咱以前就和你說過,要用中人,而非能人。”

“科舉取仕,便是如此。”

“一則挑選協助皇帝治理天下的助手,這不是最主要的,還有許多方法,都可以挑選。”

“二是讓他們都去讀書,訓化他們的想法,若有不臣之心的刺頭,也可以挑出來,殺之。”

“三是通過科舉挑選,可以給天下做一個榜樣。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讓他們都搶著給咱家賣命。”

“科舉讓他們看到一點點改變自身命運的希望,但又很渺茫,隻有極其少數的人實現,對天下穩定的影響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參加科舉的大量讀書人,他們能看到做官的希望,便會擁護朝廷。”

“讀書的人,往往都是地方上的富戶,他們的勢力較大。”

“朝廷得到了這些人的擁護,在各個地方也就站穩了腳跟,天下自然太平。”

“表麵上看起來,隻要不是賤籍,誰都可以參加科舉,考上了,便能一步登天。”

“但實際上,最後高中的人,大多還是地方鄉紳。”

“通過科舉,籠絡這些人,至關重要。”

老朱頓了頓,道:“選拔人才,那是說給外人聽的。你以後為君,若需要用什麼人才,千萬不要拘泥於科舉。”

“不過,還是皇爺爺以前和你說的。天下已定,一般的官,也不需要多大本事,你用科舉出身的人,也給千千萬萬的讀書人,看到了輔佐君王的希望,有百利而無一害,何苦不用呢?”

朱允熞聽到這裡,身上竟緩緩升起一陣寒意,他問道:“皇爺爺,這麼說來,科舉雖名為掄才大典,其實與為朝廷選拔人才,並無太大的關係?”

“哈哈哈!”老朱大笑:“不止科舉如此,從前沒有科舉的時候,舉孝廉舉秀才,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你好好想想,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老朱笑問道。

也不等他回答,他便繼續說道:

“真要人才,那是打天下的時候。那時,誰都希望自己能搶到能乾的人才,打敗對手。”

“但你翻開史書,可見過有誰在打天下的時候,靠科舉考試去挑選人才的?或者用孝廉來挑人的?”

“就說咱用的人,徐達,常遇春,湯和,劉基,李善長等等,不都是咱慢慢考察,挑選出來的嗎?”

“打天下的時候,用人不拘一格,真正的唯才是舉。”

“為何到了坐江山的時候,就不這樣做了呢?”

“因為不需要了。相比挑選出精英人才,維持秩序的重要性,要高出萬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