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激起民變,就不可收拾了。”
朱允熞哈哈大笑:“你們該不會以為,孤說的“借”,是“強借”吧?”
難道不是嗎?
兩人都呆了。
官府向民間大戶借錢借糧之事,曆朝曆代都有之。
但那通常是地方官府與當地的豪紳達成的交易,以解決地方官府一時的燃眉之急。
至於後續的還款嘛。
自宋朝以來,漸漸形成了“皇權不下縣”的慣例。
地方的稅賦,官府也大多委托豪紳代為收繳,還款自然也從稅賦裡麵扣除。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豪紳並不擔心地方官府不還款。
蘇州的情況比較特殊,故而後麵大戶才不願意借了。
但朝廷借錢與地方官府借錢不一樣。
賞你一塊牌匾,那就是給你臉了。
想還錢,門都沒有。
若是向大戶借,那是打擊豪強。
若是向普通百姓“借”,則是打著借的名義,多收一層稅賦罷了。
這豈是能隨意“借”的?
也難怪趙勉和楊靖那麼大的反應。
“孤的意思是,發行國債!”
朱允熞心中早就有謀算。
發行國債,還要在貨幣改革之前。
通過發行國債,籌措一大筆金銀財寶。
再以此作為準備金,發行新鈔,進行貨幣改革。
如此一來,大明的財政危機,才能化解於無形中。
“國債?”
趙勉和楊靖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一時都愣在那裡。
“以建設新軍,籌備軍費的名義,發行國債,讓百姓們購買,以他們對新軍的信任,一定會搶購的……”
朱允熞便細細和他們解釋一番。
什麼是國債,如何操作……
太孫殿下果然是天縱奇才,竟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隻是。
“此策雖可解一時燃眉之急,但將來終究是要嘗還的。”
趙勉還有些擔擾。
嚴格來說,農業社會其實並不具備發行國債的條件。
因為國債是要付利息的。
工業社會的國債利息,被經濟增長覆蓋了。
故而,各國才會都願意發行國債。
但農業社會,經濟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一年複一年,總是老樣子。
這時候,哪怕支付最低的利息,都不劃算。
“放心,到那時大明的國庫,早就有花不完的錢了。”
朱允熞對此充滿信心。
眼下大明需要的,隻是一筆啟動資金。
技術研究和製造局,還在投入階段,雖然已經有了後裝槍,定裝彈,印刷技術等一係列的進步,但還沒有到大規模“盈利”的階段。
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斷的砸錢,砸錢,砸錢……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續的回報也將是十分豐厚的。
新軍此次能一舉蕩平倭寇,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說沒有直接賺到錢。
但以後能啊。
實在不行,還可以遠征倭國。
一則徹底解決倭寇之患。
二來嘛,他也早就對倭國的白銀垂涎三尺了。
石見銀山此時還沒有大規模挖掘,若是能占下來,那白銀不就有了嗎?
擁有跨越時代的武器,朱允熞絲毫不擔心遠征倭國不能成功。
鄭和已經在製造戰船了,遠征也不是太久遠的事情。
“那下官就去辦了。”
趙勉見太孫這般說了,當即應承了下來。
他其實也不是真的想辭官,隻是想來告苦,看太孫是不是能砍掉哪筆開支。
可沒想到,開支沒砍,斂財的辦法倒是有了一個。
對於這個結果,趙勉也勉強能夠接受。
反正以後還錢的時候,他應該早就不是戶部尚書了,讓下一任去頭疼吧。
待趙勉離開之後,朱允熞問楊靖道:“楊尚書,你又有什麼要緊事,要當麵稟告呢?”
楊靖拱手彎腰拜道:“下官執掌刑部,管不法之事。今日特參戶部尚書趙勉濫用職權,貪汙受賄。參駙馬都尉歐陽倫橫行不法,縱婢行凶,偷稅漏稅。”
“哦?”朱允熞微微錯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