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的聲音浩浩浩蕩蕩,正氣凜然,威嚴響起。
朱允熞心中微微一動。
黃子澄的狡辯之語,實際上也代表這個時代很多讀書人心中一種想法。
拒絕進步,拒絕接受新思想。
對於任何可能帶來變革的人,他們都感到恐懼。
隻認可那些陳舊不堪的理念。
那趙靖又會如何反駁呢?
“立嫡立長,聖人不曾言,經典皆無記載,為何?”
“慨聖人所言者,皆天下之至理,非一時之便利。”
“立嫡立長,所以千載流傳,不過是凡人難辯賢愚,不分是非。”
“為免引起不必要之爭議,便行立嫡立長之法。”
“此偷工取巧之計,並非正源之至理。你奉為圭臬,可笑至極。”
“然此策雖愚,卻也能減爭議,消殺戮,定太平,世無聖人出,此亦行之有效之法,用之自無不可。”
“今太孫出世,文則有李杜之才,武則有韓霍之威,入則天下名相不及,出則江山乾坤可定。”
“太孫之才,非我等凡人妄加評議,而以事實之勝雄辯,無可爭論。”
“我且問你,放眼當今之世,可有人能在詩詞文章上勝過太孫一籌?”
“你黃子澄自認為有狀元之才,冠絕天下,可敢與太孫比詩才乎?”
他雙目圓澄,怒視黃子澄。
黃子澄猛然一顫,默然不語。
百官皆然。
能一氣嗬成,不假思索寫出“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人,詩才之高,在場之人,無一人敢碰瓷。
連方孝孺都隻能跪而拜之,他們又算什麼呢?
“我再問伱,普天之下,古往今來,可有哪位名將能以五百之軍,平數萬賊寇,滿朝文武,可有人能幾日間將東南倭患一掃而平?”
黃子澄仍是不語,百官亦無言。
就算再有什麼厲害的名將,要平定倭寇之亂,正常而言,也需要三、五個月的功夫。
這不是說倭寇就有多厲害。
而是僅調兵譴將,排兵布陣,安排軍隊,布置後勤,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很難。
再加上每戰皆勝,梨庭掃穴,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更彆說出征海外,直搗老巢了。
若是倭寇那麼容易剿滅乾淨,朝廷根本沒有必要禁海,更不會留著不剿。
“僅此兩項,太孫之能,當世便無人能及。”
“立太孫為皇儲,又有何不可?”
“天下百姓認為可,滿朝文武認為可,朝中勳貴功臣認為可,宗室皇親認為可,陛下順天應命,從諫如流,立其為皇儲,你黃子澄認為不可?”
“請問你黃子澄究竟算老幾?真當自己是神明之代言,聖人之再世?”
“你是早藏反心,認為自己比皇帝英明,還是天生反骨?”
趙靖的聲音越來越大,含怒而威。
黃子澄的身體不斷顫抖,搖搖晃晃。
“太孫殿下獻複式記賬之法,理清天下之財,僅此一條,你黃子澄一生所為者,也難及萬一。”
“太孫所行之國策,如加征商稅,所得之錢財,無非用於新軍之建設,技術研究之資。”
“若無此筆巨款,豈有新軍之威?”
“再者,商稅所繳者,蓋巨賈商戶,劫富而濟貧,正是天下正理。”
“抑豪強而促民生,削巨富而資百姓,此古今賢臣所求之事,又有何不可?”
“你黃子澄不過以先入為主之偏見,或逞一己之私,無視天下百姓蒼生之民計。”
“你口口聲聲聖人之言,天下蒼生,我且問你,你做過哪件有利天下蒼生之事?”
“若非太孫有天縱英武之資,彈指間平定東南倭患。東南百萬百姓,就要因你之私,而置於水火之中,無數人因你而死,你竟然還有臉說自己是為了天下億萬蒼生?”
“難道東南百萬百姓死掉,半壁東南毀去,天下億萬蒼生就得救嗎?”
“世間豈有如此荒謬之理?”
楊靖越說越激憤,越說聲音越大,直震得在場的官員,個個耳中轟鳴。
“太孫殿下開海禁,你亦以為不行。”
“蓋因你鼠目寸光,認為倭寇不能平定,若開海禁,則一夕而亂,天下不安。”
“可太孫不過是彈指間,便將東南倭寇,連根拔起,再開海禁,利天下萬民,你可曾想到?又可有此之能?”
“黃子澄,你不過讀了幾本聖賢書,尚不明聖賢之言,不通書中之理,既無蓋世之才華,更無天生之英明,不曉是非,不明對錯,為一已之私利,上棄君王,下棄百姓,亦忘聖人之教誨,百姓之期許,死到臨頭,你還不知悔改,仍敢說自己沒錯,古往今來,大奸大惡之人,無過於你!”
楊靖伸手一指,浩氣凜然。
黃子澄的身軀,像是癱軟了一般。
這些日子,關在監牢之中,他也曾想過許多。
但無論如何,他都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
若是錯了,那自己豈不是成了天下的罪人?
若是錯了,那他自詡的正人君子,忠奸義膽,豈不是都成了一個笑話?
若是錯了,那自己有何麵目對天下人,有何麵目對父老妻兒?
不,我沒有錯!
哪怕是死,他也不能認錯,也不願認錯。
故而,他在獄中不斷的催眠自己,欺騙自己。
此際被楊靖一罵,就好像被剝開了偽裝的外衣一般,頓時感到一陣陣的刺痛。
這比讓他受刑罰,受鞭笞,還要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