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召回朱棣?削藩之議!(2 / 2)

但朱允熞一直沒有和老朱說過這個問題。

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問題雖然嚴重,卻並不緊急。

拖上幾年,沒有任何影響。

老朱是窮怕了,很想照顧自己的子孫後代,才會設計出這樣的藩王製度。

如果他隻是一名普通的臣子,想獲得老朱的賞識和重用,他會冒險嘗試向老朱指出裡麵的問題所在。

但他是儲君,大明江山遲早是他的。

隻要不是緊急的事情,和老朱去說,請求老朱改變,就沒有太大的必要。

完全可以等到老朱死了,自己繼位登基之後,再去做。

隻是這樣的話,阻力無疑會非常大。

削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曆史上,朱允炆削藩,被朱棣推翻。

朱棣也接著削藩,宗室事實上被“圈禁”,當廢物養起來,但卻沒有降低皇室宗親的待遇。

以致於到後期不堪重負。

如果由老朱來改變製度的話,無疑容易得多。

畢竟,現在那些藩王,都是老朱的兒子。

父親要兒子怎麼樣,誰都不敢反對。

但若是他繼承大統,那些人就是叔叔,是長輩。

為了朝局穩重,削藩也就罷了。

再降低待遇,天下人都會罵他刻薄寡恩。

其實,朝中的大臣,也不是沒有人看出朱元璋定的宗室待遇製度有問題。

此前有大臣向老朱進諫過。

但老朱還沒有聽他將話全部說完,就勃然大怒,道:“這小子敢離間我的骨肉親情,將他綁起來,我要親自用箭射殺他。”

自那之後,朝廷官員再也沒有人敢在此事上進諫。

到了後世,就是祖宗成法,誰敢改呢?

哪個皇帝都不願背這樣的罵名!

朱允熞原來想著難以說服老朱,就乾脆拖到自己登基之後,再去做這件事。

雖然仍很難。

但如今看來,老朱對他十分信任,將國事都委任於他。

對他的建議,也是言聽計從。

這種事情,他縱然監國理政,也不能隨意做主。

但去說服老朱,卻未必不可。

由老朱來出麵解決!

一念及此,朱允熞下定了決心:“好,等到朱允炆,常茂的案子定下來,孤就去向皇爺爺陳情。”

這時候去見老朱,難免會打草驚蛇。

使得潛逃的倭寇,徹底消聲匿跡。

朱允炆和常茂也一定以為他有所察覺,而不敢動彈。

另一方麵,新軍的建設,還在加速。

人數也由原來的一千五百人,擴充到了三千人。

槍支更是都在一批批的換上後裝槍,定裝彈。

新軍越來越強,等到有足夠的力量,輕輕鬆鬆就能橫掃天下之時。

藩王鎮守地方,也就失去了意義。

朱允熞決心,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藩王不再分藩,而是將他們全部召回京師。

“此言當真?”姚廣孝有點難以置信。

他雖然舉薦,但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真要說啟用燕王,恐怕也得等朱允熞正式登基稱帝之後。

姚廣孝在此時舉薦,是希望先在他心裡掛一個號,等到他將來繼承大統,便將燕王從北平召回來京師。

如此一來,也徹底斷絕朱棣心中最後一點造反稱帝的念頭。

畢竟,姚廣孝很清楚,朱棣若是造反,絕不是朱允熞的對手。

可對方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曾經侍奉過的舊主,他不願意對方走向不歸路。

儘管朱棣應該是聰明人,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姚廣孝也想更多上一層保險。

“孤豈會說笑?”朱允熞笑道:“你放心,孤有八、九成的把握,能說服皇爺爺。”

兩人說話間,徐妙錦從外頭走了進來。

“參見太孫殿下。”

她上前行禮。

自從那日老朱與她談話之後,徐妙錦反倒變得守禮講規矩了不少。

不再那般活潑,反而有了幾分大家閨秀的樣子。

朱允熞看了她一眼:“可是我二哥朱允炆和常茂有什麼動靜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