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三管齊下!掌握世界的根本之要!(2 / 2)

朱允熞卻是下令,朝廷在各地的糧倉,仍按原價收購,不許趁機壓價。

米貴傷民,穀賤傷農。

糧食價格最重要的是穩定。

既不能太貴,也不能太便宜。

這隻能通過國家調節。

在豐收的時候,收購多餘的糧食,進行貯藏。

遇到災年,則將糧食放出來。

如今水泥已經被發明出來,正好可以用於地窖糧倉的建設。

人民幣能自由兌換白銀,還能用於購買糧食。

如此一來,就有了雙重保證。

但問題也同時出現。

有許多富戶大戶趁著這個機會,將家中的存糧都大量賣出,反正有朝廷保證價收購,不虧還穩賺。

換得人民幣之後,又將其去人民銀行換成白銀。

對此。

朱允熞的反應是收。

全部收!

他有足夠的底氣。

一億兩白銀的準備金,絕對管夠。

必須要將人民幣的信譽,一舉建立起來。

何況,他們這樣換來換去,人民銀行還能賺大量的手續費。

除此之外,國家糧食的庫藏,也能大大充實。

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故而,那些大戶富戶敢賣,他就敢收!

同一時間,《百姓日報》也鼓足了力氣,全力宣傳“人民幣”的種種好處。

白銀是如何如何不方便,難以切割,難辨真假,難以攜帶……

報紙上編出一個個的故事。

比如講述某位商人在使用白銀的時候,遇到了因為切割不便,而被對方從秤裡麵做手腳,導致巨額損失的事情。

又有騙棍用鉛、錫灌注,鑄成假的白銀,與真銀子混合在一起,欺騙商家,卷走巨額財富。

還有兩名商人,一人帶了白銀,遭遇劫匪,搜身之後,銀兩全部被搶。

而另一人因為帶的是人民幣,夾在衣物裡麵,不似銀兩那般硬重,故而沒有搜出來,僥幸逃過一劫。

……

凡此種種,諸多故事,自然都是旁敲側擊,從各個角度講述白銀如何如何不好,紙幣如何如何好。

不要小看這種宣傳的威力。

即使在後世的社會中,因為宣傳太多,大家已經有了很強的抵抗力。

仍然難免會相信。

何況是這個時代,更為純樸的大明百姓呢。

再加上紙幣使用確實便利。

很快,金陵市麵上流通的白銀和銅錢便大大減少,紙幣占據了主流。

在蘇州,揚州等商品貿易發達的城市,同樣也是如此。

《百姓日報》上開始宣傳,有人將銀子都換成了人民幣。

慢慢的,便有人跟著學。

漸漸越來越多。

換進換出,可都要支付高達百分之五的手續費。

讓人民銀行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還是人民幣好啊!”

“真是比銀子方便多了!”

“現在買東西,我都是用人民幣了。”

“哈哈,我也一樣!”

“這年頭,誰還用銀子和銅錢啊!”

……

白銀剛性兌付,糧食收購保證,再加上輿論宣傳發力。

三管齊下。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人民幣最終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

所行之處,甚至比白銀還要更受歡迎。

大明朝廷,也由此牢牢掌控了“鑄幣權”。

財政為國家之首要。

沒有錢,什麼事都乾不成。

養不起軍隊,搞不了建設……連救災賑災都無能為力。

掌控鑄幣權,財政才有了基本的保證。

貨幣也是金融的核心。

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能掌握整個世界。

很快就到了年底。

此時的大明,國庫充盈,糧食堆積如山。

出乎朱允熞的意料的是,刺殺他的倭寇,像是人間蒸發一般,再無動靜。

而朱允炆,常茂等人,也始終沒有任何動作。

不過。

他也不著急。

獅虎捕鹿,獵人打獵,比的都是耐心。

他們不動,朱允熞也不動,集中精力建設大明。

一轉眼,年關將至,也到了該再去見見老朱的時候了。

一方麵,他有一種預感。

若是倭寇要襲擊老朱,新年來臨之際,便是再好的機會。

另一方麵。

趁著過年的機會,去見老朱,不會若人猜疑。

年關時節,晚輩問候長輩,本就是理所應當之事。

再則。

如今,他有錢,有軍隊,有輿論宣傳工具,朱允熞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他要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