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強權!不惜一切代價!(2 / 2)

譬如大明想要出海的百姓,日後便完全可以不用再先前往鬆江府,而是完全可以直接去往南邊的嶺南地區,就在另外一個港口出海,抵達附近的殖民地。

如此一來。

不僅避免了如今鬆江府出海能力薄弱、擁堵的問題。

更是可以讓大明的出海之路,往前邁進一大步!

所以翟善是絕對不主張朱允熞往漠北鋪設鐵路的,因為這在他看來,完全就是浪費人力和物力!

五十萬勞工!

這可是比修建金陵長江大橋還要多的數量!

如此多的人力、物力。

就為了建設一條沒有多少用處的鐵路!

這何止是浪費?

簡直是在敗家!

隻不過翟善當然不敢同朱允熞這麼說話,甚至之所以說這番話,也完全是因為朱允熞之前說過,要是出海之事不成,便要砍了他的腦袋!

否則就算給翟善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反對!

不過……

翟善的反對,更多的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他心中早就已經料定,朱允熞的心意堅定。

不可能轉變主意。

於是方才有了之前的建議,因為隻有今日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來日大明出海之事遭到阻力陷入瓶頸的時候,他才會有合適的借口。

才會有合適的理由推脫。

更何況,如今大明的出海業務,也的確遭到了不少的阻力!

幾乎接近了飽和!

凡是有出海意願的百姓都已經紛紛出海,而那些犯下罪行,不想在大明出海的百姓,也紛紛被送出了海外。

甚至,就連那些乞丐也都被出海司的人給抓了過去。

送到了殖民地,讓對方開始新的生活。

出海司的動作幾乎是一下子就肅清了整個大明的風氣!原本大明因為城市化的進程,出現了很多不務正業的小混混和乞丐,但現在……卻直接被出海司一掃而空!

整個大明,再沒人敢好勇鬥狠,也沒有人敢去當乞丐了。

因為隻要聽到點風吹草動。

出海司的人就上來了!以進行援助的名義,直接將其帶走,然後送到殖民地中!

儘管在殖民地中,大明百姓的地位崇高,更是有著許多近乎白送的福利,朝廷還會借錢給他們,讓他們在當地發展自己的產業。

但畢竟是被送到了海外,此生再想要回到故地。

就是千難萬難了!

所以如今大明之中,幾乎人人都十分懼怕出海司,簡直和錦衣衛都差不多了!

而除去翟善之外。

夏原吉的反對也很強烈。

作為戶部尚書,掌管的大明的錢袋子,儘管朱允熞對他有知遇之恩,但該實事求是的時候,他就得實事求是!

往漠北鋪設鐵路。

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沒有任何效益!

韃靼人現在已經被分化。

漠北的一部分也已經在名義上歸屬大明!這對大明來說,現在的局麵就已經足夠讓人滿意!

根本不需要再多加動作!

但朱允熞現在的行為,卻像是為了一塊雞肋,而大打出手!

甚至用上了底牌!

這完全就是一種不智的行為!

隻是這些。

朱允熞又如何不知道?隻是有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

徹底收服漠北,對大明來說隻是早晚的事情,現在早一些去做,對大明來說也隻是一些虧損而已,以大明的國力完全可以承擔得起!

但若是晚一些再做。

對大明來說,倒是有好處,可老朱卻已經是等不起了!

半年!

朱允熞已經決心,在半年之內鋪設好通往漠北的鐵路!

這件事,無人能擋!

“哦,你們有意見?”

朱允熞不鹹不淡的說道:“孤並不是在同你們商量。”

“而是命令!”

“你們一個二個的站出來反對,是要反了天馬?!”

“這是孤的大明!”

“也是孤的朝堂!”

“不是伱們放肆的地方!”

“半年!”

“孤隻給你們半年的時間!必須鋪設好從京畿地區通往漠北的鐵路!”

“並且漠北之內,還要至少保證有三條縱橫相連的鐵路!”

“沿途每隔五十裡路,便搭設一座可供五百人駐軍的堡壘!”

“若是辦不到,那爾等也不用繼續乾下去了!”

朱允熞大發雷霆!

時隔兩年。

朱允熞身上的威勢越發濃厚,朝中諸多大臣紛紛被朱允熞的氣勢壓迫得抬不起頭來。

而夏原吉和翟善二人,也已經是冷汗岑岑!

紛紛俯首跪地。

口中連道不敢。

這一幕,看著朝中文武百官紛紛不由留下冷汗。

太孫殿下雖然兩年不曾管理朝政,但其權威,卻沒有半點損傷!

就連戶部尚書和出海司主管如此有權勢之人。

麵對太孫殿下,也不敢絲毫造次!

“殿下所言極是。”

“殿下已經有所決定,吾等臣子,隻需要照辦即可。”

吏部尚書楊士奇站了出來。

說道:“更何況,殿下的決定,素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

“隻是眼下你等尚未看到太孫殿下真正的用意罷了!”

“眼界和格局,遠不如殿下寬廣!”

翟善和夏原吉二人順坡下驢。

連忙說道:“是吾等未能領會太孫殿下的深意。”

“還望太孫殿下恕罪!”

朱允熞的臉色這才好了許多。

擺了擺手。

說道:“去做你們該做的事情吧。”

“無論如何,半年之內,孤一定要看到這麼一條鐵路通車。”

“若是做不到。”

“拿爾等是問!”

通往漠北的鐵路,早晚都是要建的,老朱的遺憾,也隻不過是個引子!

真正重要的。

還是朱允熞在朝堂之上無上的權威!

絕對的強權!

決不允許任何人反對!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