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老家(我的書有人看!求推薦收藏評論)(1 / 2)

21號早晨八點四十,陳林來到了縣裡的車站,他換了班,準備回老家把母親接上來。

車站處已是人流紛紛,人力三輪在門口停了一排,卻不見拉車師傅,都進站拉客去了。

陳林行至車站門口,刺鼻的油煙味衝進鼻孔,要是暈車的人,聞到這味道就會開始暈了,思華就是這樣。

因為暈車,上輩子兒子買了車後思華若非迫不得已,都不會坐,寧願坐陳林的摩托,哪怕是冬天。

陳林不暈車,上輩子經常自嘲就是個四海奔波的勞碌命。

進站找到去汪鎮的車,陳林直接上了車,售票員在車子發動之後會來找你買票,這個年月都這樣,車站或許有售票處,但基本形同虛設。

所以這會兒客車的司機和售票員通常是兩口子,跑車也很掙錢,運輸公司是國營,員工素質和陳林他們廠差不多,其他就不多說了。

因為前一趟車剛走,陳林上車時,車上還沒有其他乘客,所以他直接就去了副駕。

這個時候的客車是有副駕的,這位置能不能坐到還看運氣,因為副駕是單個位置,坐上了就不用跟彆人擠。

駕駛位和副駕之間是高高拱起的發動機艙,可以用來放乘客的行李,沒位置了,也可以坐人。

駕駛室門開著,司機下車在招呼客人,陸續有乘客上車,上來幾個不講究的直接在車上抽煙,售票員也不管。

陳林吸著二手煙,看了看沒有婦女兒童,也把自己的紅梅掏出來點上了。

十來分鐘後,車上還未坐滿,司機就上車發車了,行至出站口,有人上來數了數人頭又下去了。

或許就是這個數人頭的原因,司機才會不裝滿就出站,才會屢禁不止的超載。

難熬的旅程開始了。

汪鎮距離縣城直線距離30公裡,算是比較遠了,因為汪鎮處於縣境南部邊緣。

如果真能走直線,按照三十年後思維,30公裡很快就能到達,但91年的現實沒有這種如果。

縣境大多是丘陵地貌,汪鎮恰好不是,是山地,跨越兩種地形地貌的路不好修啊,所以30公裡變將近70公裡了,而且山路十八彎。

路長彎多就算了,汪鎮還多礦,因此這條路常年被各種超載重型貨車碾壓,路況超級酸爽。

所以思華很不願意回陳林老家,嚴重暈車加這種路況,坐一次跟丟了半條命一樣,太難受了。

陳林也不樂意坐車回,所以後來才買了摩托車。

一個小時四十分鐘後,臨近汪鎮的一條岔路旁,陳林下車了,踩在地上,整個人都是飄的,掏出煙緩了緩,沿著岔道踏上了回家的路。

陳林的老家,主路下車後還要走近三十分鐘的鄉村小路,因此思華常說陳林的老家在窮山溝裡。

後世兒子小時候聽了思華的說法也經常這樣問陳林,陳林麵對兒子時才會爭辯,說你媽家才是山溝,去趟場鎮走路要兩個小時,我們老家隻要四五十分鐘。

兒子小,還不懂,母親的重點在窮,父親用遠來辯解。

金泉村,就是這樣一個到場鎮比彆人近一個小時路程都還比彆人窮的村。

二隊六組,是陳林家戶口本上的地址,在一個土山頂上,陳林到達家裡屋後時,腳上已滿是黃泥。

看著眼前低矮的土牆茅屋,陳林深深歎了一口氣,上輩子這座茅屋後來把茅草變成青瓦,就再也沒有變過,直到父親去世,直到年久失修,直到它完全垮掉,直到地基都被野草淹沒。

汪汪汪!

激烈的犬吠聲打斷了陳林的思考,一隻大黃狗衝了過來,靠近後開始齜牙咧嘴,再靠近點就開始瘋狂的甩起了尾巴,並繞著陳林的腿來回蹭。

“我以為你認不出我呢!你差點挨頓打知道不?”陳林笑嘻嘻的逗著狗,來到了家門前。

不知道算不算家門,因為陳林的家裡沒有圍牆,低矮的土牆茅屋成一個倒凹字形。

凹處是個壩子,壩子正對一個院子,裡麵栽種著父親精心伺弄的果樹,柚子,蜜桔,枇杷,葡萄,無花果,多種多樣。

逢人討要都隻有一句:我給我孫子留的,重男輕女可見一斑,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倒凹的茅屋,左邊是牛圈、廁所和一個房間,中間是堂屋和四個房間,右邊是廚房和豬圈。

聽起來感覺占地不小,光中間就有五間房,其實並不是,中間兩側的兩間房是完全沒有采光的,從外麵都看不出兩個角落裡還各有一間房。

油菜已經種下,水稻九月就收了,過幾天才會開始種小麥,因此父母都在家中,也隻有父母在家中。

陳林家裡一共五個孩子,陳林行四,大姐早亡,二姐三姐出嫁了,五妹跟彆人跑了!

父母見陳林到家,臉上迅速浮現喜色,但父親臉上的喜色很快消失,換上一副拉長的臭臉,上次陳林回家因為波波生病的事是發了火的,一家人不歡而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