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水渠可以騎行了,蹬了沒一會兒陳林就路過了看守所,沒錯,是上輩子管管和連長蹲過那個。
這事兒其實還有個插曲,就是進看守所之前的年末,五家一起團年,哪裡不逛偏偏逛水渠逛到了看守所,還對看守所的電網什麼的一陣評論。
然後過完年隔了幾個月就進去實地觀察了,命運有時候真的很神奇。
過了看守所沒多遠就到了張凱他們的村子,在半山腰,所以窮很正常,哪怕挨著縣城。
當頭一家就是張凱的家,和陳林老家的房子一個風格,陳林到時五家人都在這,對陳林的家訪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陳大哥是吧,真是太感謝你了,給了我們孩子出路啊!”陳林一看就知道說話這人是張凱的父親,兩爺子太像了。
“張大哥你莫亂喊哦,我比你年輕得多!”陳林上前握手,熱情的寒暄。
“我來是因為給他們說好了要來看看,也是不放心,工資錢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了,他們都拿回來了吧?
年輕人自控能力差,經不起誘惑,我就怕他們騙家裡人,騙這種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千萬不能養成了習慣!”
陳林有感而發,想起了長大後的波波,深呼吸一口氣,拋開異樣的情緒後,竟然真的跟五家人一起對起了賬。
張凱五人:媽的,這點信任都沒有麼?
陳林表示這個真沒有,對待年輕人真的不能放縱,該較真時就要較真,不然壞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戒掉。
陳林在學著怎麼和年輕人相處,怎麼教育叛逆期的孩子,什麼時候較真,什麼時候信任,都需要分寸。
無論較真還是信任,過分了都會起到反效果。
陳林在練習怎麼和這個年紀的孩子交朋友,朋友就是學壞應該去製止,學好應該相互鼓勵和支持。
波波的主要問題還更複雜,陳林隻是在未雨綢繆的多練習幾個辦法。
陳林和思華都來自比較貧困的農村家庭,但他倆都進了縣城上班,波波出生在了雙職工家庭,還是個獨生子女。
廠裡的玩伴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之間會成為好朋友,但性格中都會有一點自私。
波波除了廠裡的玩伴,還有很多堂表兄弟姐妹,這些兄弟姐妹都生活在農村。
兄弟姐妹之間關係親密,因為暑假都會在農村一起度過,雖然一起玩會爭執,但離彆後都會想念。
但兄弟姐妹們不知道的是,波波內心深處,會把自己看作城裡人,把兄弟姐妹們看作鄉下人,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優越感。
但實際情況呢?雙職工的陳林兩口子在上輩子也就是個雙職工,還是後來會下崗那種,這種條件是不足以支撐波波的優越的。
而這種優越會讓波波誤會自己家裡的條件,過早的學會放棄努力,貪念輕鬆。
會過早的會和城裡的孩子攀比,比不過又會自卑,形成優越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優越又自卑,懶散沒能力,家庭實際很普通,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注定廢物一個,然後他還因為父母的高壓教育而學會了欺騙。
那最終等待的就隻能是悔之晚矣了。
陳林因為波波長大後的錯誤而重生,那此生就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把波波教育好,於是他從波波一歲就開始學習怎麼當個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好爸爸。
“賬都是對的,說明孩子們都沒有騙人,這很好嘛,這樣我以後也敢把更重要的事交給他們!”陳林較真之後就開始鼓勵。
“陳老弟想得太周到了,你願意帶他們上進,是我們幾家人的運氣,以後這幾個不學好,你告訴我們,打不死他們!”
“他們都很乖的,做事也努力,你們放心,我肯定把他們教好!”
咦~?陳林說完感覺沒對,怎麼感覺當老師了?算了當就當吧,一定當個好老師,堅決不能收禮!
然後陳林走的時候差點自行車都沒放下,五家條件都不太好,所以陳林這次堅決沒有要雞鴨魚,不然真放不下。
也算堅決了一半吧。
五家人的想法其實很樸實,陳老師沒來都送了那麼多了,這次可是開車來的!那不得掛滿了哦。
陳林扛不住熱情,堅決不能收禮的信念就隻好做了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