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和思華出發了,沒帶波波,陳林還是擔心,這年頭車少,慢慢開,兩個成年人出事了也不會很嚴重,小孩就說不定了。
縣裡到思華老家所在的祥鎮,上了國道後隻有17公裡的距離,後世開車路況好的話,20分鐘就能到,通了高速就更快。
就是鎮上到鄉下家裡開車還要二十分鐘,這還是後世村村通公路後花的時間,現在是91年,隻有一條爛土路。
要不是這幾天天氣晴好,陳林再想開車也不會選擇回老家接嶽父。
上輩子陳林經曆過坐拖拉機進村,晴天,一趟下來人都震麻了,手扶完一程拖拉機鬥,提東西都沒力氣。
雨天就更恐怖了,上個坡就要人去車頭站著,不然前輪一滑車頭就會仰起來,然後每過一個大點的水坑,都要幫著墊穀草和石頭,甚至是推車,不然就會一直打滑,永遠開不出水坑。
國道線很好開,路旁都是大白楊,長得高高的,漸入深秋,樹葉開始枯黃,風一吹就漫天飛舞,很好看。
春天就麻瓜了,整條路都是飛舞的楊絮,風也會吹,看起來很壯觀,實際接觸了恨不得全砍掉。
四十分鐘後,一路順利,到達了祥鎮。
和很多小鎮一樣,90年代國道就是小鎮的邊界,內裡有一兩條街道,祥鎮也是如此。
一條小河流經祥鎮,七八百米長的河與國道之間,就是祥鎮的“城市”範圍。
回思華老家不用穿過場鎮,順著國道繼續開幾百米,路口左轉就進入鄉道。
多彎的鄉道走三公裡,就到了一個名叫“三公裡”的岔路口,若是坐車,就要提前告訴司機,在“三公裡”處有下。
真正的考驗開始了。
這條路對新手來說很有難度,上輩子波波剛拿到駕照,清明回老家上墳,新手人菜癮大,開舅舅的出租車,那會兒泥路已經變成水泥路,依然把車胎開爆了。
陳林很謹慎,思華很受罪,興奮過頭了,就想著顯擺,都忘了自己嚴重暈車。
上輩子哪怕波波買了車,回老家她也是坐陳林的摩托的,這輩子慘了,陳林直接跳過了摩托,以後隻有汽車了,但願能練出來吧。
一路顛簸,陳林開了快半小時才開到家門口,嶽父聞聲出來,以為叫的車到了,沒想到看到陳林兩口子下車。
“買了車在縣裡為啥不給我們說呢?還神神秘秘的說喊了車來接我,結果是喊的自己哦。”嶽父很高興,女兒女婿買車了呀,村裡頭一份!
“思華教的!”陳林也笑眯眯的甩鍋,他才不擔心思華報複,這會兒思華已經憋不住快吐了。
嶽母也帶著陳凱出來看熱鬨,一見麵,思華就哇的一聲,吐了,真是彆出心裁的母女重逢場景。
嶽母趕緊回家拿水,思華也是堅強,暈車成這樣了,漱口過後就帶著陳凱跟老媽竄門去了。
思華心中發狠,老娘吃了那麼大的虧,要是還不去炫耀一陣,那不白受罪了麼!
思華老家現在也是土牆房子,停車的泥路邊左側一個小坡,上坡後左轉,十來米就到了,位置很特彆,房子再左側就緊挨著陳氏墳地,墳地裡種滿了竹子,常年遮蔭,總感覺靠近就一股寒氣逼人。
思華的奶奶還在,嶽父是陳家他這一代的長子,因此贍養著奶奶,陳林進去問候過就出來了,確實比較瘮人。
95年後就好了,現在房子右側十來米處,正對小坡的位置,嶽父嶽母會在那立起二層小樓,紅磚房,也是村裡頭一份。
嶽父忙著收拾東西拿上車放著,還不讓陳林幫忙,陳林就開始四處溜達。
放眼望去,兩道丘陵之間形成溝穀,上千米長,名叫江家溝,住的大部分姓陳,中間全是水田,兩側緩坡全是旱田。
兩邊的丘陵近乎對稱,起伏走勢都一致,但村民都住在同一邊,因為村裡還有個迷信說法,說什麼沒住人那邊是住人這邊的象山,是不能住人的,住了全家都會倒黴那種,陳林不懂,不明覺厲。
嶽父嶽母家未來新家的正對麵,就是象山的最高處,村裡叫雨台山,聽著像是風景名勝,其實就是丘陵地貌的一個大土包。
後世在這裡過年的時候,波波十來歲的樣子,一大家子在一起就會比賽,看誰先從家門口跑到雨台山頂,很是歡樂。
不一會兒思華回來了,心滿意足,連暈車都好多了。
從嶽父家往開車來的方向走,算上嶽父家,連著五家人,有四家是親兄弟,另外一家夾在四兄弟中間,很有勇氣。
思華幾個叔叔家都逛完了,中間那家更是沒放過,過足了炫耀的癮。
時間不早了,嶽父的東西還沒拿完,陳林疑惑了,住院而已,又不是搬家,結果走近一看,傻眼了,這和搬家也差不多了。
隻見車邊地麵上放著幾袋大米,幾捆麵,甚至還有地窖裡存的紅薯,各種應季蔬菜更是數不勝數,雞鴨也各有一隻。
陳林無奈了,卻沒有推辭,而是趕緊上前幫忙搬,因為知道推辭不掉,每次都是這樣,以前沒車還少些,現在有車了就更多了。
陳林默默對嶽父嶽母表示佩服,居然一眼就發現了麵包車的主要作用,拉人,行!拉貨,更行!
嶽父跟著陳林他們走了,隻留嶽母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和操持農活,思華的四弟還在鎮上上學。
不用擔心,平時嶽父要上班,家裡也是嶽母操持。
對那個年代苦過來的女性來說,這隻是普通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