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差距不至於讓人絕望(2 / 2)

三十光年 水仃 4802 字 5個月前

不管動物還是植物,人為乾預和幫助得越多,就會越嬌貴,順其自然就好。

整個羽林島上江力最喜歡的就是羽林橋,以前總有遊客在羽林橋上各種留影,江力就不大愛逛,現在好了,島外遊客沒了,島內住民由於看多了,對羽林橋也沒有那麼的癡迷,來的也少,所以江力就準備在羽林橋附近偏僻點的地方開辟個種植園,把帶來的種子播撒下去。

不管是辣椒啊,蒜啊,蔥啊這些東西,雖然各地都能種植,但是想種出好吃的,香的,味濃且正的,都要遠離堿性高的地方,還要有一定的海拔,所以基本上胖噠國內,品質最好的辣椒,蒜,花椒胡椒等等的產地都在遠離海邊的內陸省份,尤其是那些有著延綿山脈哪怕是丘陵地帶的氣候濕潤的地方產的品質尤佳,像是黔渝川一帶的辣椒花椒基本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同一品種的好上許多。

按這個條件其實羽林島是不理想的,但現在江力有底氣啊,要海拔是吧?我把空氣搞稀薄點吧,要遠離鹽堿是吧?我全封閉,不讓海浪拍起來的霧氣被風吹過來。要早上的濃霧是吧?人工噴霧行不行?

簡單得很,江力隻是讓天翼記錄下了自己用步子丈量出的地方,然後點擊申請建設全封閉種植大棚,注明要求。

然後就聽得輕微的“嘭嘭,嘭嘭”聲音伴隨著地麵極輕的震動,遠處原本停留在孤立小島上空的打印機就邁著顫悠悠的步子,晃了過來,那動作和看動物世界時看到的海底遷徙的蜘蛛蟹基本沒差。

江力查看了下轉運中心的建設進度,才進行了三分之一不到。

這麼說來,貌似自己的申請優先權要高於轉運中心?所以這台打印機那邊沒完工就直接趕過來幫自己蓋大棚了?

打印機越來越近,小小的打印頭和軀乾的比例極不協調,越近就越像是蜘蛛蟹的另一種近親,海蜘蛛,隻不過這隻海蜘蛛的個頭實在太大,目測至少得有二十多米高,也不知道它那細細的腿是如何能撐得住並且在打印種保持精度。

大概也就隻有天河翼這種海浪最高時都不超過一米,風速最高不過七八米在藍星隻能稱呼為清風的地方才能用這麼細的腿吧。

然而當打印機跨越過他在指定地點停留下來後,江力這才發現,這打印機的幾條腿都分了很多節,這些腿各關節一直都在輕微晃動,但是,打印頭是紋絲不動的。

還好,隻是稍微一愣神江力就緩了過來,打印建築的打印機藍星有了,隻不過目前隻能打印一種材料,不能像眼前這台一樣多種材料同時打印堆疊。

多自由度平衡機構藍星也有了,最常見的就是相機和手機的穩定器。

嗯?腿收起來飛起來了?懸空打印?這個藍星似乎也有類似的,無人機的懸停拍攝。

不過眼前無人機的懸停並不是依靠風扇葉片向下扇風產生反推力,不知道采用的是什麼辦法。

總之不管怎樣,理論上,藍星已經具備了懸浮打印機的各項技術,雖然有些技術看似比較落後,但一樣能實現這些功能,所欠缺的就是將這些技術整合在一起的係統工程。

身為機械狗,江力總是情不自禁的會考慮這些,就比如現在,他最後得出結論,是因為藍星目前並沒有懸停打印機的市場需求,所以沒人開發。差距是有的,但不至於到讓人絕望的地步。

就如同幾年前,當時還在上班的他想找一款外觀尺寸不超過一厘米的電磁鐵,打電話給許多廠家,得到的答複都是:技術和理論上沒有任何困難,但是我們不做,因為沒市場。

最後自己纏了一個了事。

再比如圓珠筆尖尖的那個小鋼珠,國人一直埋怨說國內沒技術,都讓小日子壟斷了,結果人鋼廠隻煉出一爐,就把胖噠國幾十年的需求都生產完了。

全封閉大棚並不複雜,至少看起來要比轉運中心簡單太多,江力隻是一走神的工夫,大棚就已經堆疊起近一尺來高了,基本上是各種材料一起打印出來,混泥土地基,透明外牆,營養池,輸水管,通風管道等等隻要打印的這個平麵上有的,全打印了出來。

看下時間,大概三四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打印,這個時間正好夠自己巡查一遍周圍海域,不再管打印機,跨上巡查車就朝海底出發,差點忘了,還要看看被木原這個小子捕捉了七彩蝴蝶的地方,魚群有沒有受到驚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