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突發(求收藏推薦)(1 / 2)

三十光年 水仃 5121 字 5個月前

“阿力回來了?”廚房門口一個頭探出了衝江力笑了笑,又縮回去了。

江力彎下腰拍拍丫丫的背:“彆給它喂太多東西。”然後起身到了廚房裡。

“餓壞了吧?馬上就好。”廚房裡老爸和老媽在包著扁食,見江力進來,老媽笑吟吟的,很高興,老爸就隻是瞟了一眼,又專心的包扁食去了。

自從有了外孫女之後,江力在家裡的地位是一落千丈,以前回家老爸老媽都會提前早早的開著門等,現在呢,嗯,關門時怕外孫女凍著,外孫女來串門就做好吃的。

剛才探頭的是姐夫劉興,正拿了根柴火往灶膛裡塞,他坐的位置正好在廚房門邊上,往後仰就能看到廳堂裡。

鍋裡燒正著水,都已經快要開了。

洗了手,江力也上前幫忙包扁食,南方的扁食和北方的餛飩不同,扁食的皮很薄,也就比紙厚一些,餡則有各種的,有類似餃子餡一樣用肉和蔥韭菜和的,這種餡會包得比較多一些,還有直接就是用肉丁的,再就是用木槌把腿肉砸得爛爛得糊狀,再加入小蘇打的。

前麵幾種吃的都是複合香,最後一種吃的是脆,肉砸爛加入小蘇打拌勻了入鍋後肉餡會膨脹起來,鼓鼓的,吃到嘴裡咯茲咯茲。

家裡包的就是最後一種脆餡的扁食,也是丫丫最愛吃的扁食。

取一片扁食皮攤在左手心,右手用筷子挑起比花生仁大小的肉餡按到扁食皮中心,然後左手一翻,扁食皮蓋過來把肉餡和筷子都蓋住,抽出筷子的同時左手隴著,等筷子抽出後輕輕一捏,一個扁食就包好了,這是家常包法。

那些開小吃店的則通常用一根扁的雪糕棒,一挑肉餡,然後飛快的在一摞扁食皮上一沾就沾起一張扁食皮,再一番,另外一隻手一隴,一隻扁食就包好了。

熟練的小吃店老板幾乎是一兩秒就能包好一隻。

扁食和餛飩的差彆還在湯頭,餛飩因為餡夠多,味足,所以湯頭就不怎麼講究,有的甚至直接用清湯。而扁食尤其是脆扁食因為餡少些,所以相對比較講究湯頭,在家裡做一般都會用骨頭湯做湯底。當然在小吃店裡麵就彆想了,除非高檔點的店。

“姐夫,店裡麵最近生意怎麼樣?”江力邊包扁食邊和姐夫劉興聊天。

江家鎮以前叫江家村,分上江和下江,以洋溪為界,洋溪西北麵的是上江,東南麵的是下江,上江又叫村西,下江又叫村東。

後來高速路開通並且在江家村境內設了一個出口,江家村就日漸繁榮起來,外來戶越來越多,尤其到後麵撤村並鎮,一些很偏遠的小山村整個村子都搬到了江家村,就成了江家鎮。

劉興就是從鎮西邊的的西山水庫邊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搬到上江的外來戶,高中畢業沒考上,正好搬到鎮上,就開了個小食雜店,結果食雜店就在江力家旁邊,一來二去不知怎麼地就和江靈對上眼了,兩家大人也都知根知底,就這麼平平淡淡的成了家,隔年有了丫丫。

因為店麵就在旁邊,所以江靈夫妻倆一天呆在娘家的時間反而比在自己家裡時間要長,幾乎都在娘家吃飯,要睡覺了才回家。

江力甚至經常調侃劉興,怕是早就盯上了江靈了,所以才會把食雜店開到江家邊上,否則洋溪沿岸的鋪麵那麼多,怎麼就挑到人流不怎麼多的下江了呢?

每次劉興都隻是憨憨的笑笑不說話。

“還好,能混口飯吃,人流量少但店麵也少,下江差不多一半人家的油鹽醬醋都是店裡麵買,當初要是吧店開在洋溪邊上,那店麵就太多了。”

“那就成,反正田包給彆人種每年的口糧不愁了,開個店也沒那麼累體力,再把自留地裡種上菜,那平時吃的也就肉啊魚啊要買,基本是自給自足有盈餘了,將來等有丫丫大了些能騰出精力了,再看看有啥能賺的擴大下經營範圍,丫丫的嫁妝也不愁。這兩年有些不景氣,現在大家都羨慕農村生活了。”江力也羨慕。

當然現在就不羨慕了,已經開掛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老媽和老爸都不說話,就聽這兩郎舅在那聊天。

正聊著,門外轟隆隆一陣響,然後有聲音又喊:“華叔,開下門拿下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