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宣五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太子於東宮病逝,享年二十一歲。皇上痛失愛子罷朝三日,皇後悲傷過度,纏綿病榻。
同年十二月三日,德宣帝下旨,念皇後思子心切,慰其念兒之苦,特將七皇子元昶記在皇後名下,寫入族譜,等同嫡子。
混亂繁忙了一月之後,朝堂內宮才恢複了表麵上的平靜,太子喪禮過後,氣氛沉寂。
外出的二皇子早在半月前回到京城,就連一直養在外的五皇子也趁機回了宮中。
劉婕妤抱著據說多年未見的兒子在皇上麵前痛哭流涕,於是順理成章住進了空出來的皇子所。
皇後還在病中,沒有心力理會,皇上又多去了劉婕妤那裡幾次,表麵平靜了多年的後宮風向開始轉變。
元昶除了處理公事以外,絕大多數的心思都放在皇後身上,日日陪著用午膳,隻忘皇後能早日走出傷痛。
皇後在元昶的陪伴下,也能多用兩口飯,有人說話打岔,就能暫且忘了她的早逝的兒子。
“母後怎不多用些?可是不合胃口?”
“今日已經用了不少了,你彆總顧念我,忘了自個兒的身體,瞧著瘦了不少。”
皇後盯著元昶看,越看越覺得像她的澤兒,當然,像的不是樣貌,而是氣質。
心腸也是極好的,她的澤兒看中的人怎麼可能錯的了?
前朝後宮多少人看著她的笑話,巴不得她一病不起跟著去了,好騰地方。
隻有這孩子,忙前忙後,患難見真情,她是信的!
皇後仔細端詳,元昶這孩子,五官長相隨了宸妃,出挑異常。她的澤兒像極了皇上,五官普通。
當初宸妃初入宮,因容貌出色才華橫溢,被各方勢力打壓,作為最該出手的皇後,她卻十分憐惜對方,必要的時候還會出手相助一二。
較真起來,宸妃之死,不過是心病,皇上越寵,宸妃越傷......都是命!
隻因宸妃心中掛念並非當今皇上,而是她的兄長。作為曾經親眼見證兩人鴻雁傳書的見證人,她再清楚不過。
若不出意外,宸妃本該是她兄長的妻子,她的嫂子,偏命運作弄,皇上出了一趟宮,好巧不巧的驚鴻一瞥,就這麼毀了兩個人的一生。
若說後宮有哪個女人不希望皇上寵幸,不奢望後位的,那就隻有宸妃了。
故她與宸妃關係不遠不近,君子之交淡如水,澤兒與元昶親近她也不乾預。
後宮沉浮二十栽,到頭來真正為皇兒傷情,為她身體感念的,竟隻有這孩子一人。
元昶的氣質也越來越像皇兒,溫文爾雅,又不乏沉穩大氣。外麵蹦躂的那些,以為她的皇兒沒了,也不知埋了多久的心思開始活躍起來了。
哼,想如意?哪有那麼簡單?
最記澤兒恩情,最孺慕她的皇子裡,隻有七子最是得心,也隻有七子是最合適的人選。
母喪,無外戚,孤身一人,最好把握。
就算沒有澤兒,皇位也落不到彆人手裡!
於是請了旨意,將元昶記在她名下,雖皇上猶豫,可夫妻幾十載,皇上最受不得什麼她最清楚,事情就這麼辦妥了。
元昶放下碗筷,看母後又是那樣的眼神盯著他發呆,就知道肯定又想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