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巡鹽禦史林如海(2 / 2)

這樣縱觀曆史的對比,讓他對“巡鹽”這樣工作的認知又上了一層。作為前科探花,他當然知曉鹽業上的亂像自從鹽鐵專賣開始就沒有停息過,甚至曆史上出現過幾個霍亂天下的大鹽梟,如黃巢。

而另外讓他的心微微一驚的則是林黛玉居然有這般見識!

而讀到下一段“女兒以為其力應出於上”之時,林如海心裡已經不僅僅是一動,而是加上了“深知我也”的感覺。

身為巡鹽禦史,他清楚這事知道巡鹽禦史權利的變更。大虞初建時,巡鹽禦史承襲明製,權利極大,又是監督彆人的人,少有人監督,巡鹽禦史貪腐者極多,且數額巨大,而鹽稅又是一國之根本,於是隆慶帝登基後不久,就下了道聖旨,收回了巡鹽禦史調撥當地兵士以及轄製本地官員以及調動本地的權利。

而正是因為這道聖旨,使巡鹽禦史抗不過當地豪強以及與之勾連的朝堂官員!

結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林如海早就明白,揚州鹽業上的亂像,自己工作上的力有不逮,其原因確實是出自於上,給的活太重,給的權卻太少!

一句話皇上的錯!

但作為一名深受封建思想禁錮,又一心想著報君知遇之恩的文人儒士,作為一名禦史,這個想法他是不好說出來的,因為這個想法說出來意味著要權,意味著想偷懶,意味著對皇上不滿!

而現在自己女兒的想法居然與自己一致!

隨後他又急急往下看去。下麵隻是林黛玉學著賈琮的法子,給林如海提出的工作方法,要把板子往下打,打實之類的!

這個在林如海眼是平淡無奇,因為自古以來,為得下人死力,用的往往就是“獎、懲”二字,林如海已經把下屬壓的狗屁連天了!

隻是讀罷,微微一思索,林如海卻又覺得不對勁了。自己的女兒自己知道,他知道林黛玉雖然聰慧伶俐,但也隻是喜歡詩詞歌賦之書,風花雪月之文,對以上這些經世致用之學,三韜六略之謀是一項不感興趣的,自己對她又從不談朝堂之事,她在見識上不會有那麼高!

“是誰告訴她這些的呢?這人倒與我想法相通。

二舅兄,不可能,他迂腐的很,不知變通;大舅兄,隻知胡鬨!賈敬,煉丹呢,而且他們也不會教玉兒這些,寶玉她們,年齡幼小……”

掩卷而思,林如海把榮寧二府的人考慮個遍,也沒想到哪一個會有這般認知!

隨即他又多深思了一下:“這人告訴黛玉這些是什麼意思,是在提醒我嗎?”

這倒令他感覺到好奇了!也是對林黛玉的擔心,促使林如海立刻提起筆來。

……

七天後,林黛玉收到了林如海的來信,家書抵萬金。在收到林如海書信的那一刻,林黛玉就匆匆跑回了碧紗櫥,撕開了朱漆封口。

信一打開,熟悉的筆跡就出現在了林黛玉的眼前。

吾兒黛玉如唔:

信已收到,吾已悉讀,為父身體安康,匆念。

觀汝之言,吾亦覺有理,為父年近半百,鑽山塞海,然事終不能大成,細思汝之言,為父或真不量自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