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紛紛轉學陽明先生的學問,人們抱著《傳習錄》每日苦讀,就像當初讀四書五經一樣,而後,這些人又凝聚一起,在書院裡,在各種宴會之中,探討學問。可最後學出了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學到,陽明先生是要解放他們,他們卻又借心學,製定出了新的繩索,將自己綁縛住,人人都以能夠將《傳習錄》能背誦的滾瓜爛熟為榮,他們依舊像當初學習孔孟一樣,逐字逐句去解析陽明先生在世時的言論,哪怕陽明先生放一個屁,這些東林們,也要分析出一個好歹來,進而引申出這背後的含義。你看看……這東林所學的所謂陽明心學,當真符合陽明先生的本意嗎?”
張靜一聽到這裡,驟然之間,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敢情這些儒生們,雖然趕了一下新潮,大家都學王陽明的新學問,可其實用的……還是程朱理學那樣的方法啊。
全長歪了,又收獲了一茬又一茬的廢物。
悲劇啊……
張靜一忍不住點頭:“難怪那些東林們,都沒有什麼長進。”
“不過是一群不學無術之徒而已。”盧象升露出不屑的樣子。
張靜一好像被他說服了:“這樣說來,東林的讀書人,誤國誤民啊。”
“當然。”盧象升認真地回答。
張靜一道:“東林的學問,也大多起源於陽明先生,這樣說來,盧先生似乎對心學也頗有微詞?”
“這是什麼話?”盧象升很生氣,瞪張靜一一眼。
有鑒於方才看到盧象升胸口碎大石……不,手劈茶幾的功夫,張靜一被他一瞪,心裡有點慌。
盧象升而後輕飄飄地道:“老夫也是陽明先生的弟子,出自泰州學派……”
“……”
這時……張靜一好像明白了點什麼,這個曆史淵源,他懂。
泰州學派和東林書院都和王陽明有很深的淵源,不過大家都相互指責對方為異端。
異端必須死。
張靜一不禁苦笑,他實在搞不懂這些讀書人,隻好道:“先生說了這麼多,到底意有何指?”
盧象升道:“所以我才說,書本是沒有用的,指望讀傳習錄,未必能學到陽明先生的真知。同樣的道理,指望按著紀效新書,也成不了第二個戚繼光。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怎麼能照本宣科呢?想要練出百戰精兵,就得先了解這些校尉和力士們的來源,知道他們心中所想,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唯有如此,才可官兵一體。”
張靜一恍然大悟:“有道理。”
盧象升卻是搖頭:“張百戶雖然心裡覺得有道理,可實際上,這個道理,你還是沒懂。這天下的道理,誰不懂呢?便是問一個農夫,問他怎麼樣才可以產出更好的糧食,他尚且也知道,需精耕細作。精耕細作,增加產出,這難道沒有道理嗎?可見這天下有數不清的道理,人人都會講,人人都會說,就譬如那書山有路勤為徑一樣,人人都能掛在嘴邊,可這天下,又有幾個人可以懸梁刺股,可以日夜不輟呢?”
“所以……少聽一些道理,而是看該怎麼做,就好像我方才說的練兵一樣,每一個將軍都知道這個道理。可他們願意和將士們一起共患難嗎?將士們挨餓的時候,他能做到與他們一起挨餓嗎?將士們疲憊不堪的操練時,他們能與將士們一起,從早操練到夜深嗎?將士們家裡出了變故,他們會有心去了解情況,提供幫助嗎?懂這道理的人很多,能做到的卻是鳳毛麟角,等真正能做到的時候,你才是戚繼光了。”
“但是……”盧象升抬頭,信誓旦旦道:“學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