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所過之處,自各地官吏和‘義民’的奏報來看,是殺人盈野,血流漂杵。
朝廷震動。
穿著滿是補丁布衣的天啟皇帝,忙召百官商議。
朝中頓時喧囂起來,百官紛紛請求朝廷立即彈壓。
甚至連對付建奴,都不曾有這般的義憤。
而廠衛的奏報,則又是另一番局麵。叛軍所過之處,裹挾百姓,襲擊士紳,開倉放糧,百姓大悅,紛紛揭竿影從,如沐甘霖。
這消息對天啟皇帝而言,更為可怕。
因為地方官吏的奏報,往往是叛軍如何可怕,百姓如何恐懼。
倘若恐懼,倒也罷了,下旨命各州縣招募義民自保,再調一支軍馬,自是彈壓了就是。
可黎民百姓,歡欣鼓舞,這歡欣鼓舞的背後,便是怨氣衝天,那麼,便不是剿的問題了。
自然,這些奏報,天啟皇帝是沒有示人的。
他看著同樣怨氣衝天的群臣,自是明白,不少的大臣,家小都在山西、關中、河南一帶,這就意味著,叛軍所過之處,這些家小,一個都躲不過。
天啟皇帝自是下旨,命各省巡撫招募義民進剿。
到了傍晚,天啟皇帝又至勤政殿,召內閣大學士議論,忙到了子夜,已是筋疲力儘。
次日一早,又有消息,各省紛紛上奏,催告錢糧,畢竟皇帝不差餓兵。
天啟皇帝連連皺眉,又聽說有亂兵殺入吏部尚書郎中張光前的老家,誅滅九十一口,奪糧而去。
這張光前聽聞噩耗,當即昏厥,而後奏請天啟皇帝準其回鄉剿賊。
而這時候,張靜一也被召來了勤政殿。
此時,內閣大臣們已經告退。
天啟皇帝露出疲憊之色,一同在這裡的,卻隻有魏忠賢、田爾耕以及幾個錦衣衛同知和僉事。
顯然,這是一個小會議,是針對廠衛開的。
天啟皇帝沒說什麼,隻是先命人看廠衛自各地發來的奏報。
張靜一看了片刻,一時歎息。
不得不說,當初天啟皇帝的策略是對的,關中的災情,若是一切遵照這些來辦,絕不會出這麼大的偏差。
可現實的情況呢?奏報裡沒有寫叛亂的原因,可張靜一不問自明,無非就是官逼民反罷了。
若是一個人,十個人,一百個人,哪怕一千個人反,那麼尚且還可以說這些人乃是頑劣之徒,十惡不赦。
可二十萬人反,無數人影從,叛亂此起彼伏,流寇所到之處,十室九空,富者被誅滅,貧者攜家帶口追隨而去!這還能說什麼,責備他們何不作安安餓殍,卻效尤奮臂螳螂?
合上了奏疏,此時聽田爾耕道:“陛下,山西的錦衣衛緹騎,也折損了不少……這山西、河南之地,距離京城不遠,若不誅滅,臣隻恐京城不安。又若是流寇席卷山東,則可能切斷運河,到時……我大明首尾不能相顧,定要出大亂子的。”
天啟皇帝擰著眉心,憂心地頷首道:“不錯,運河的周全,最是要緊。朕已急調軍馬,率先要嚴防死守的,是運河所過的諸州府。”
魏忠賢則道:“何不抽調邊鎮的關寧軍一支,入關剿賊?”
天啟皇帝搖頭:“不可,關寧軍不可輕動,如若不然,情勢會更為棘手。”
說到這裡,他顯出幾分焦躁,接著道:“朕現在需要銀子和糧食,調撥流寇侵掠的山西、河南、陝西諸省……”
魏忠賢便道:“陛下說的是,隻要官府與義民眾誌成城,區區流寇,不足為患。”
魏忠賢的本意不過是安慰天啟皇帝罷了。
天啟皇帝聽罷,卻突然勃然大怒:“什麼義民!事情壞就壞在這些所謂的義民上頭,不是這些所謂‘義民’平日裡侵吞田地,災年時落井下石,魚肉鄉裡,何至今日如此!”
他痛罵一聲。
看著惱怒不已的天啟皇帝,魏忠賢一時嚇得大氣不敢出。
張靜一這時倒是顯得平靜,卻是道:“陛下,臣已封侯,陛下還沒給臣賜地呢。”
於是此話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張靜一的身上!
這是說這個的時候嗎?
天啟皇帝本就怒不可遏,聽到這話,本還想罵人,終究還是忍住了,隻憋紅了臉。
的確,照例是要賜地的,好歹是個侯,給個幾百頃地是規矩。
憋了半響,天啟皇帝終究道:“朕會令戶部去清丈……”
張靜一卻道:“臣可以自己挑選一塊土地嗎?”
天啟皇帝一愣,隨即繃著臉看著張靜一:“朕的皇莊子已經不多啦……”
還不等天啟皇帝說下去,張靜一一臉認真地道:“臣想要河南的地,希望陛下能多賜一些,好壞不打緊,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