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因為官軍大多都是征召的軍戶,而軍戶要培育出弓箭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火銃,是沒人願意用的。
張靜一卻是道:“是全新的火銃。”
“全新的?”天啟皇帝滋生了一丁點的興趣,他了解張靜一,如果沒有特彆之處,張靜一是不會特意跟他這樣說的。
於是他道:“那得瞧瞧去。”
靠近行在,就是東林軍校位於這封丘的營地。
第一和第二教導隊都駐紮於此。
在這裡,早有一個巨大的校場,不過靠近校場,卻又有一排排的屋舍,這屋舍規模很大,圍繞著一個巨大的作坊而建。
在這裡,則是封丘縣最大的一個造作坊,乃是張靜一早些時候便下令營建的。
封丘造作局,下設各種作坊。
有產鋼鐵的,有生產火藥的,也有木具。
當然,它主要的職責,是生產兵器。
而重中之重,是火炮和火銃。
當初天啟皇帝允許張靜一在此開府建牙,張靜一便萌生了製造火銃的想法,反正有了皇帝的保駕護航,隻要是在這封丘的一畝三分地上,自己怎麼折騰都成。
在這裡,不隻招攬了大量京城的匠人,還通過澳門的葡萄牙人,招募了大量歐洲的匠人。
無非是求財而已,先將這些匠人以高薪的名義忽悠來了封丘,這時候拿銀子喂飽他們,若是想走,那麼就少不得要吃刀片了。
畢竟來都來了。
這造作局,乃是封丘的軍事重地,裡頭幾乎形同於是一個自成體係的小鎮,有醫館、食堂、學堂,以及一切生活設施。
在這裡,甚至自建了寓所,將寓所分配給匠人們居住。
他們每日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對火銃進行改進。
此時的歐洲火器,漸漸開始變得精良起來,尤其是火繩槍,甚至已經開始在倭國、呂宋等地流行,偶爾國外也會有人將火繩槍當做貢品,送去北京城。
隻不過……這些武器的威力,還是太小。
張靜一提出來的,卻是一種更有意思的火銃概念,即燧發槍。
其實在這個時候,在歐洲已經開始出現了燧發槍的雛形了。
不過這個時代的燧發槍,因為槍機的問題,導致使用的過程之中問題重重,再加上造價十分昂貴,因為必須得用到大量的昂貴的銅,以及更堅硬的鋼鐵,在歐洲各國,這玩意更像是某種藝術品,卻並沒有在軍隊中流行,人們更加偏愛於火繩槍。
張靜一改動了一些槍機的結構。
使它更接近於後世燧發槍成熟體的槍機,而後讓這些匠人們對其進行改進。
這些匠人在封丘的待遇很高,不隻如此,張靜一還根據他們的貢獻,推出了匠人評級的係統,不同的匠人根據能力和貢獻,劃定等級,再決定不同的待遇。
衣食無憂的匠人們,現如今在這封閉的環境之中,除了相互討論之外,便是不斷的改進工藝,同時進行製造。
因而,眼下世上第一款真正達到較大規模製造的燧發槍,自然也就問世了。
第一教導隊奉命的,就是不斷熟悉這些燧發槍的戰法。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這第一教導隊是很不樂意的。
他們喜歡火炮,甚至喜歡純粹的冷兵器,畢竟火炮的威力大,而冷兵器看上去勇武一些。
隻是火銃這玩意……怎麼看著都有些猥瑣。
讓他們摸索戰法,其實也是張靜一的一片苦心。
因為火槍這玩意,不是靠著先進就能用的,實際上,可能朱棣時期的神機營,碰到了兩百多年後的明軍的火銃兵,哪怕這個時代的火銃兵的火器更先進一些,張靜一也毫不懷疑,明成祖憑借這些神機營,也可將其吊打。
使用火槍……其實更加注重紀律和士兵對於火槍的熟練度,否則便永遠發揮不出其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