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圖窮匕見(2 / 2)

錦衣 上山打老虎額 5552 字 9個月前

在短暫的喧嘩之後,天啟皇帝清咳一聲,一副很是不解的樣子道:“新政?此前……朕推行新政,諸卿不都極力反對的嗎?現在倒好,你們常常說朕朝令夕改,沒想到你們竟也是這樣的人。”

周進居然一點也不慚愧,而是一臉真摯地道:“臣也反對當初的新政,這不是因為新政的目的有問題,遼東郡王的新政,其目的是國家長治久安,那麼臣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隻是……遼東郡王的新政,過程過於粗糙,許多配套新政的條文和律令,都有詬病。”

“譬如,隻說分田,要丈量土地,可是具體怎麼分呢?分田不是打打殺殺,不是行軍布陣,不是一聲號令,就可成事的。怎麼丈量,怎麼區分田畝的好壞,是按丁口分,以一村一姓分,還是以戶而論。不隻如此,官府如何管理,百姓們分了田,地又該怎麼辦,那些山川河澤,是分還是不分?還有對於士紳……又該怎麼處置,是直接打殺,還是也予以分田?這耕地分了下去,其他的地,又如何確權,不隻這些,重要的是……分了田,徭役要不要變,稅賦幾何?地方上沒了士紳,那麼原有的糧長、還有保甲,又該怎麼辦?往後誰來催糧?宗姓之間若是發生了爭執,又該怎麼處理。若是國家需要征用土地的時候,又當如何處置?我泱泱中央之國,武王討紂之後,便先以井田製,此後秦設郡縣,又以軍功爵位多寡而分田土,至兩漢,則為均田製。又至隋唐,又采取均田製、租庸調製、府兵製糅合……”

“可是至宋以來,私田甚囂塵上,若是沒有對應的製度,隻一味要分,那麼和流寇又有什麼分彆?流寇行事,可以草率,可朝廷行事,就要有章法。因此……臣在山東這些時日,又在回京城這些日子,費儘心機,今日請陛下容許臣上‘新政十七疏’,懇請陛下過目,若是陛下恩準,則可以此十七疏為根底,交內閣和各部堂尚書、給事中討論……”

說著,周進隨即從袖裡取出了一份幾乎有半部書厚的奏疏來,雙手拱起。

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之中。

一旁待侍的宦官,小心翼翼地取了他這‘十七疏’送至禦案前。

天啟皇帝內心震驚了,他可不是傻子,這個家夥隻是一個禦史,但絕不是莽夫,說穿了,他就是一個打前鋒的人。

問題就在於,他背後的中軍是誰,他的左右兩翼又站著誰……

這不是一個人,這是一夥人。

所以這十七疏,遞交上來的是周進,可本質上是一群人群策群力的結果。

而至於為何是周進上奏,其實也是朝中的常態,這樣的大事,一個不好,可能引發巨大的爭議,甚至直接陷入無休止的黨爭之中。

正因為事情重要,所以往往要達到目的的人,不會親自站出來站台,而是先讓一個禦史來探探風。

若是此事事成,那麼大家一夥衝上去,最後大家一起分享勝利果實,排隊分果果。

可一旦出現了巨大的阻力,或者是出了什麼大亂子,那麼後頭的人則繼續龜縮不動,大不了,犧牲掉一個禦史。

當然,絕大多數時候,禦史也不會犧牲掉,因為禦史大多年輕,居上位者總不好和一個稀裡糊塗的年輕人慪氣吧!

另一方麵,禦史畢竟官職不高,今日你對他喊打喊殺,他日人家背後的人若是大舉報複,你也未必能占便宜。

畢竟,報複是對等的。

這其實和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一個道理,大家畢竟不是花剌子模,專殺使者。

天啟皇帝已經感受到,朝中彆樣的氣氛了。

好樣的,連新政的章程都準備好了,這明顯……是蓄謀已久了啊!

於是,知情的人,一個個帶著曖昧不明的淡定從容。事先不知情的,則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群臣,又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在這時候,天啟皇帝已打開了十七疏,低頭細細地看了起來。

裡頭……幾乎可以理解為張靜一新政的補充,幾乎目的完全一致,過程其實也差不多,反正就是那些士紳都得死。

隻是需要考慮到的細節,確實比張靜一那家夥要周密得多!

如此詳細,這顯然絕不是一個禦史臨時起意的手筆。

而裡頭有太多的痕跡,也不隻是一個禦史能夠想到的。

這裡頭……可以說很有理論水平,且說是高瞻遠矚都不為過了。

能有這水平的,隻怕在這朝中,不會超過十人。

天啟皇帝裝模作樣地依舊低頭盯著這份奏疏,耳朵卻豎了起來,不無意外地聽到這殿中又開始吵鬨起來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