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東風破》樂評(2 / 2)

‘一盞離愁’,離愁其實是個形容詞,但這裡卻把他當成名詞來使用。明明是一盞燈,卻用一盞離愁來描述,把燈下人的情緒三言兩句展現得淋漓儘致。

‘孤單佇立在窗口’,是燈在佇立,也是離愁在佇立,亦是離愁的載體在佇立,僅此一句,抽象的離愁一下子似乎有了生命。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這句同樣絕妙。燭火如何清醒,無非是旁邊的人是清醒的,可此時夜已深,清醒的另一個代名詞其實是失眠,代表著旁邊的人處於失眠狀態。

他為何失眠?無非就是舊地重遊,睹物思人,感傷罷了。因為這份感懷太過濃烈,就連燭火也不忍苛責他。通過燭火的‘清醒’與‘苛責’,把燭火下人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很精妙地展現了出來。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時間怎麼偷

花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

主歌的第二部分,承接著第一部分結尾的深夜失眠,進入回憶篇。手法類似,都用將抽象的物品擬人化。比如‘一壺漂泊’,漂泊的當然不是酒,而是人。浪跡天涯的生活,就連酒也難以入喉。再比如‘回憶思念瘦’,思念怎麼瘦?瘦的當然是人,因為飽受相思之苦而消瘦。

‘水向東流,時間怎麼偷’,這句描述同樣非常妙,用‘水向東流’來比喻時間的流逝,用‘偷’字來形容時間的一去不複返,勸人珍惜當下。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再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又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誰再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離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

舊地重遊,睹物思人,夜半失眠,伊人難忘...主歌將故事的情景搭建好,副歌便是在情景的基礎上抒情,來表達歌曲主人公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與向往,對錯過伊人的遺憾,對舊地重遊物是人非的傷感。

手法還是差不多,比如‘歲月在牆上剝落’這句,歲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風化的牆皮可以。妙也妙在這裡,風化的牆皮記載著歲月的流逝,牆皮剝落後,透過牆上的缺口看到了小時候。這是一種非常高超的寫法,將空間與時間聯係起來。反正我做不到,這首詞的改編,需要很厚實的文學功底。

單從歌詞載著的故事本身而言,這首歌都算難得一見的佳作。

一盞離愁代表的是一個遠去的背影,不知安落何方,卻時常繚繞腦海,揮之不去。

孤單,因為隻剩自己。舊地重遊,平添一身落寞。夜半的燭火心中唯一的溫暖,卻若遠若近,若即若離,就好像你,怎麼也抓不住。夜半失眠,想你想到失眠,攜一壺清酒與夜同醉,難以入喉的是苦澀,是漂泊。

怎忍心苛責自己。可回憶雖看不見,觸不到,卻那樣深深的印在心底,想躲都躲不掉。思念如影隨形,是甜蜜,是難過,是失落,就像含笑飲下的毒。

拚命想擁抱某段時光,卻無奈時光一去不再複返,無論怎樣地掙紮都無濟於事。花開隻有一次,成熟隻有一回,終於明白,錯過即是錯過,一世的錯過,永遠的錯過。

是誰在輕彈著琵琶,是誰在訴說著心事。複古的曲風載著悠長的故事,就在那交錯的時空中,東風吹落了花朵,吹落了淚水。

斑駁的歲月,如古老的牆麵一片片地剝落,撥開殘片回到了最初的地方。那時的我們純真美好,那時的歲月寧靜悠然。琴聲悠悠,是淡淡的遺憾。琴聲悠悠,是遙遠的等候。

等候,其實是這個世界上美麗而又殘忍的一個詞,等候,守著那小心翼翼的喜歡,等來的卻可能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是誰在輕彈著琵琶,是誰在低眉信手,娓娓訴說。又是誰在追憶,在暢飲酒杯的同時,心頭一片惘然。

楓葉紅了,層林儘染,染紅了秋天,染紅了故事。憐惜的是每片葉子間藏著的故事,忘卻的是漫山遍野的繁華。徘徊,漫無目的的徘徊。

葉子落了,是早已注定的結局,拾一片楓葉,放在胸口。曲折的古道,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跡。曾經一起牽手走過,輕歎年華如水,世事如煙,一切恍若隔世,曲終人散,空餘沉默。

有人說這樣的一首歌頗有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總之,我每每聽到眼前都會浮現出很多畫麵。旋律輕柔、和緩。曲調流暢、優雅。帶給人的是靜靜的懷想,淡淡的憂傷。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處柔軟的地方,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能觸動這份情愫的歌。《東風破》,是一種懷念之美,是一種遺憾之美。東風,是昨天,是回憶,是你,是我。

這就是我從歌曲中看到的故事。”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