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新朋友老崔(1 / 2)

送走了紀德,周頌剛要回去把呂捷替換下來,又被人叫住了。對方正是在店裡待著無聊,跟小米打個招呼就跑出來抽煙的老崔。他遠遠地聽到周頌在唱一首沒聽過的歌,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就湊了過來。

“請問……”老崔長得有點兒黑,身板也挺結實,說話倒是很客氣:“剛才唱的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人不可貌相,這人居然還是個文藝愛好者。不過看那一頭幾乎是當代文藝青年標配的長發,倒也合理了。

周頌想著,回答道:“這首歌叫《星星點燈》。”

“你唱得真不錯。”老崔衝著周頌挑了個大拇指,“我從來沒聽過這首歌,不知是哪盤磁帶裡麵的?”

這個年代的內地歌壇,在創作方麵還有很明顯的特征,講家國情懷的多,唱個人感情的少。即使以個人感情為主題,也很少會直接寫“看著你哭紅的眼睛”這樣的話。

可以說,像《星星點燈》這種從青年人背井離鄉獨自打拚的愁緒切入,而又以勵誌作結的都市民謠,在這個時代是絕無僅有。所以老崔聽了以後,直接就判斷是外來歌曲。

“這不是哪盤磁帶裡的,是我自己寫的。”周頌說。

“真的假的?哥們兒你行啊。”老崔眼睛都瞪圓了,“你還有其他作品沒,讓我見識見識?”

周頌雖然個子比很多成年人都高,但一看麵相,就知道是十幾歲的少年郎,而且看來還隻是一家服裝店裡的服務員。要說這樣一個“小朋友”比真正從事文藝工作的老崔還會寫歌,他實在不太能接受。

-----------------

“成啊。”周頌對老崔的想法多少能猜出幾分,對方沒有直接出言質疑,已經算是很客氣了。“還有一首風格有些類似的,叫《大海》,要不要聽我唱幾句?”

“好啊。”老崔真的對周頌有些好奇了,他有八成的把握,這個小朋友不是信口開河,“請唱吧,我洗耳恭聽。”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想要說些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隻有把它放在心底。茫然走在海邊,看那潮來潮去,徒勞無功,想把每朵浪花記清。想要說聲愛你,卻被吹散在風裡……”

老崔這麼說了,周頌也不跟他客氣,立刻就送上了半首《大海》。如果按照後世的曆史來說,這首歌是張雨生重回歌壇第一張專輯的主打歌,無論傳唱度還是質量,自然無可挑剔。

“我去!”老崔這時雖然更喜歡爵士樂,但不等於說對抒情、民謠等曲風沒有鑒賞能力,他一聽就喜歡上了這首歌,就像對《星星點燈》一樣。“這才是我輩應該寫的歌啊。不過這歌詞……”

“看你歲數不大,沒想到感情經曆還挺豐富的嘛。”聽周頌唱了一段停下來,老崔忍不住調侃道。

“可彆這麼說。”周頌嚇了一跳,怎麼無緣無故就給人留下這種印象了?“我很單純的,完全是一張白紙。”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老崔模仿著唱了幾句,嘴角露出一絲壞笑,“這隻能是寫給前女朋友的吧?創作來自生活,大家都明白。”

“歌是歌,人是人。”周頌據理力爭,“再說,誰說一定要有生活才能創作了,我還寫過《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呢,難道我喂過馬、劈過柴?”

對“創作來自生活”的說法,周頌其實並不否定,甚至可以說相當認同。但他所涉足的商業創作,無論歌曲、小說,還是以後要做的劇本,都是有套路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生活。不然,難道那些主打愛情路線的作者成天都在談戀愛?

更重要的是,他因為《同桌的你》,已經被夏琳屈打成招一回了。從那以後,他就下了決心,絕對不能讓人再產生這種誤解,無論是誰。他可不想以後一邊搞著創作,一邊還要給後院滅火。

-----------------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你寫的?”老崔又吃了一驚。這首短詩上半年發表以後,在燕城文藝青年的圈子裡麵還是很流傳了一陣的,他當然聽說過。

“你可以去查嘛。我叫周頌,你看看《七月》三月號,詩的作者是不是這個名字。”周頌擺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架勢。

“那你……怎麼跑這兒來賣衣服了?”老崔腦子有點兒嗡嗡的。雖然說文藝青年群體也是很複雜的,乾什麼工作的都有,但是……個體服裝店的服務員?他還是覺得有些太魔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