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扶上馬,送一程(本章4200字,今日一更)(1 / 2)

錄完小樣,再從頭試聽一遍,確認沒有問題,時間也就到了中午。

“一會兒一起吃飯呀?”顧景芬問老陳。

“我們食堂中午有飯。今天錄得順利,時間也不晚,就不麻煩顧老師了。”老陳笑得憨厚。

錄了一上午歌,中午在食堂吃點兒東西,再睡個午覺,對他來說是最舒服的。出去吃飯,反而有些不值得了。

“改天你們再來錄歌,我請你們吃飯。主要是昨晚沒睡好,今天中午想補個覺,這實在是不巧。”

推掉了午餐邀請,老陳有點擔心顧景芬以為他是跟自己生分,又解釋了一下。他還是很歡迎顧老師和周頌、夏琳的。

今天錄了三個多小時,他取了個整,給廠裡創收了二十塊錢錄製費。

這筆錢雖然不算多,但如果每個來錄歌的都像他們這樣省心,還有效率,他覺得二十二十地掙錢也挺好。

顧老師又邀請了兩回,見老陳實在不想出去吃,也就算了,轉頭看兩個孩子:“你倆下午怎麼安排?要是沒事,就到我家坐坐,難得有空閒聊會兒天。”

她知道,夏琳去不去學校,是她能自己決定的,學校隻要求她的考試成績說得過去就行;周頌今天能出來,按說應該是請假了,但不知道下午還要不要回學校。

-----------------

“老師,我們下午得去周頌姥爺家送小樣……”

出乎她意料之外,這麼說的不是周頌,是夏琳。

“周頌姥爺家?”顧老師自然明白,今天錄製的小樣是要遞到香江去的。但周頌通過什麼渠道聯係的香江,她從來也沒問過。

在她看來,大概是周頌家在那邊有親戚朋友,或者乾脆是通過夏琳爸爸的人脈。夏琳爸爸在香江,之前決定收下這個孩子之前,她是向中介人了解過的。

“是,我姥爺下周會去一趟香江,我托他老人家把劇本和小樣都帶過去。”周頌如實地回答。

“哦,挺好的。”顧景芬也不深問,“那中午一起去護國寺吃一頓算了。吃完我回家,你們去送小樣。”

“好啊,老師。”夏琳笑靨如花,“今天周頌的經費充足,讓他請客吧。”

“對,我來。”周頌也說。

半個多月以來,勞煩顧老師的事情確實太多,從馮雲到覃永成,從給電台錄歌到給電影錄歌,都靠的是她的麵子。請顧老師吃頓飯,他還覺得心裡踏實一點兒。

“算啦算啦。”顧景芬笑,“你們的歌要是真賣到香江去了,再請我吃飯也不遲。今天中午還是我來吧,反正也沒幾個錢。”

“老是麻煩您,這樣不合適……”周頌還在堅持,但顧老師做了個“停”的手勢,表示這事就這麼定了,討論到此為止。

“沒什麼麻煩的,夏琳發展越好,通俗歌曲越有影響,我越高興。”她這樣說,“我上歲數了,對夏琳這樣的好孩子,肯定是要扶上馬,再送一程的。”

-----------------

確實,從顧景芬的角度說,她建立聲樂培訓中心,就是為了培養走通俗唱法路線的歌手,從“野路子”裡選拔人才。

後世曆史證明,隻要弟子們能在這條路線上發展起來,她不惜拿自己的資源去給他們鋪路。顧景芬“護犢子”,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隻不過,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在這一世,顧門弟子中發展勢頭最猛烈的,居然會是歲數最小的夏琳,剛上高中,就把歌唱到了燕城、申城的電台。

聽夏琳說要給香江電影錄小樣以後,顧景芬一直保密,都沒敢跟包括陳媛在內的其他弟子說這件事。甚至金麟也隻知道夏琳最近要錄新歌,不知道是要給香江的電影公司錄。

一來,事情八字還沒一撇,萬一最後沒成,話提前說出去了,容易給夏琳造成壓力。雖然一個多月來學生們在團結友愛方麵表現都很好,但萬一呢。

二來,夏琳一個月來的表現,也已經給各位師兄師姐壓力拉滿了。要是現在他們又聽說,小師妹可能要把歌唱到香江去,顧景芬都擔心一部分學生的自信心直接崩潰掉。

“還是等等再說吧,看一下後續發展,也得讓他們都適應一下變化,不管是夏琳還是其他學生……”顧老師有些頭疼。

說到這裡,她又想起來:覃永成回去給李琥把關,說不定就把夏琳的事情跟他們說了。明天老金來上課時,得跟他打個招呼,夏琳錄歌的事情,在沒有定下最終結果之前,還是要嚴格保密才好。

-----------------

一起吃完飯,顧老師就回家去了,周頌和夏琳騎上自行車,沿著護國寺街、定阜街、前海西街一路騎過去,直奔大石碑胡同。一共兩公裡多一點兒的路程,對兩個十幾歲的高中生來說,完全不算一回事情。

秋日的燕城,太陽已經無威可發,隻能溫和地散發著熱量,還不時要被微風帶走一些。在這京城金秋時節已經過去大半,尚有小半可以流連的十月十八日中午,周頌和夏琳把自行車蹬得輪下生風,隻十分鐘,就到了大石碑胡同宋老爺子的私宅。

中午時節,小院的門關著,但院裡傳來收音機裡播放評書的聲音:“上回書說到,潘豹在天齊廟立擂,楊七郎登台闖擂。七郎往潘豹眼前一站,那潘豹嚇得苶呆呆發愣……”

哦,這是劉蘭芳的《楊家將》,還是剛開頭沒多久,天齊廟打擂,楊七郎力劈潘豹。

周頌一想:也對,上次來老爺子這裡,中午他聽的是《嶽飛傳》,都說到十二道金牌了,可不也就快結尾了嘛。估計《嶽飛傳》說完,就接的這一部書。

《楊家將》其實是個曆史悠久的大IP,很有群眾基礎,但開發有限。內地九十年代拍過正劇向的長篇電視連續劇《楊家將》,香江差不多同一時期也拍過《碧血青天楊家將》,播出後都反響不錯,然而不知為何,此後就沒人再考慮過翻拍了,周頌多少覺得有點兒可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