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百多人中,有接近一百五十人,願意留下來,但其中又有五十多人被蓋裡斯給趕走了。
那五十多人,要麼家中生活困苦,要麼乃家中獨子。
總之被認為不適合離開父母去遠遊。
畢竟蓋裡斯直接坦誠的告訴他們,留在斯卡爾村可不是什麼輕鬆活計,現如今斯卡爾村這邊的基建其實鋪的差不多了。
若是想留下來的話,基本上就一個選擇——參軍。
這個參軍,並非如過往被雷納德征召那樣,去服幾十天的兵役。
而是將要作為真正的職業軍人,完成從一介平民向軍人的轉變。
便如千年前的羅馬軍團士兵一般,他們接下來的十幾年將同軍隊分割不開。
在1186年這個時代,哪怕蓋裡斯使出渾身解數,都沒法折騰出短期服役的義務兵製度。
為此,蓋裡斯覺得,倒不如大開倒車,直接倒回羅馬帝國時代,整職業軍團得了。
以服役十幾年為期限的士兵,建立一套職業常備軍體係,這將有力的提高他們這邊的危機應對能力。
如此,蓋裡斯設想中的三套軍事體製,其實就差不多完成了。
首先是直屬於是教團的聖武士,這些教團武士擔負著以劍護道的職責,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立誓要用刀劍守護手無寸鐵之人,讓主的新天新地降臨世間。
然後是隸屬於王權的職業兵團,蓋裡斯身旁的這些人,將會成為一支王國常備軍團的種子,他們將全年服役,擔負種種軍事職責。
【5.以耶路撒冷公民之名,立約村鎮各自繳納“王權十一稅”換取王國軍隊對各村鎮之庇護。】基本上“王權十一稅”的用途,便是維持這麼一批職業軍隊。
然後是選區議會體係下自行組建的民兵,這些民兵每年都要定期接受軍事訓練,在本地區擔負防禦任務與治安維護。
同時這些民兵,一方麵可以在關鍵時刻集結起來維護約法公正,另外一方麵,也為前兩支武裝力量提供優質新兵。
教團武士、王國職業軍、選區議會民兵。
這三者,在蓋裡斯的規劃中,構成了一個牢固的三角,他們有不同的職責,將會互相配合,將要互相彌補,以及互相牽製。
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屬於一種另類三權分立了。
也就是神權、王權、民權三者。
蓋裡斯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但他又覺得,這至少要比在封建王權專製的道路上走到死要好的多。
當然,最主要的一點在於,這年頭土匪遍地,不給地方村社議會訓練民兵,集結民兵的權力,那等土匪來了怎麼辦?
等死嗎?
……
伴隨著水渠的通水,斯卡爾村已經徹底成為一顆種子,這裡不僅孕育著教團,同樣還在孕育著一整套超越這個時代的生產體係。
從木匠、到磚匠、再到鐵匠……教團從無到有、自力根生,建立出一個手工業生產中心的框架。
這顆種子已經發芽,她的根係連接著周邊的村莊,將散亂的的農村緊密聯係在一起。
她從周圍村莊中得到營養,卻又在未來,將長出茂密的樹冠替大夥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