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按照信中的描述,以及馬爾萬路上的見聞來說,怕不是要不了多久,那夥人就殺過來了。”
開會眾人中,約翰直接否決了普爾多克的提議。現如今,在斯卡爾村這邊,伊薩貝爾是名義上的領袖,蓋裡斯是實質上的領袖,臉上帶疤的約翰則是具體事務上的第一負責人。
“那怎麼辦?就目前穀中的人手夠嗎?”這時候另外一名參會的騎士發出抱怨。
畢竟現如今,穀中接受過軍事訓練,能夠用於戰鬥的人手,其實也就一百二十人左右。比之信中提及的潛在敵人,可能隻有對方的一半。
哪怕他們相信在先知的帶領下,勢必能夠取勝,可這若是損傷的人多了,那可就不美了。
然而這個時候,喬斯突然站起來,當著眾人的麵,環顧四周,而後大聲說道。
“基督教付出了10萬人的殉道犧牲,才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我們也應該要有這個覺悟吧!”
“天兄耶穌是第一顆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其所受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又怎麼能因為恐懼死亡而拒絕真信呢!”
“真正的【先知】就在我們身邊,他是天才!是偉大領袖!他永遠正確!絕不犯錯!是天兄耶穌真正的繼承人!緊跟他的步伐,我們勢必勝了又要勝!”
蓋裡斯聽著喬斯的這一番發言,眉頭跳了幾下,但又不好說什麼。
最後他開口一錘定音。
“將穀中所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動員起來,讓大家穿好盔甲拿好武器,去穀口那邊的空地集合,這一次,我將帶隊衝鋒,衝在最前麵替你們踏出勝利的道路。”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12:24
這段話據說是耶穌死而複生後說的話,是在抬高自己被釘十字架的意義。
而就結果來說,耶穌傳道三年,他的門徒僅僅局限在巴勒斯坦一地。而在他被掛上十字架後,對他的信仰與崇拜,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向世界各處擴散而去。
普世教會因他的死被播下種子,也才有了後續使徒保羅重鑄教會。
……
在斯卡爾村這個山穀裡,武器是不缺的,當然盔甲則是另外一回事。
鍛造一把簡易長劍,對於這個時代的熟練鐵匠來說,一周時間便夠了。
但想要編織一套質量上乘的鎖子甲,其實技術上是沒什麼難度的,可在時間上,卻會無比漫長。
在先前整編降兵的時候,蓋裡斯其實也是因地製宜,將武器儘可能的合理配發,而做不到清一色的製式裝備。
在被整編出來的王國軍連隊中,一排和二排都是劍盾手混雜著長槍兵,他們的著甲率相對還行。
三排則是集中了所能收集到的遠程武器,在配備了劍盾的同時去進行遠程投射打擊,但基本上沒有著甲。
由於這些士兵,本身在雷納德莊園裡接受過訓練的緣故,對他們進行整編還是挺簡單的。
至於連排班製度,看似有些超越時代,但其實也就那回事。
精妙的班組作戰,壓根不存在,士兵們的日常訓練,就是推進、戳刺、推進、戳刺……
丟羅馬時期,這無非是一個百夫長,帶著幾個老兵在整訓新兵罷了。
即便是放在耶路撒冷王國的其他軍隊中,也隻是中遊水準,談不上善戰。
但就這麼一支談不上善戰的軍隊,在接到集結命令的時候,卻表現出了極端的作戰熱情。
當蓋裡斯下令將所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人集結時,他們是最為積極主動的,在列隊時也是最為齊整的。
與他們相比,西蒙那邊的教團武士,雖然更加訓練有素,但終究是人太少了。
預備參戰的人被集結在空地上,他們望著蓋裡斯,而蓋裡斯望著他們。
秋風吹過乾枯的田埂,附近的丘陵中不時傳來鳥鳴。
呼吸聲彼此起伏,鎖子甲抖動碰撞的稀碎聲不止,但卻無人開口言語。
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蓋裡斯向他們發出宣告。
“山的那邊是什麼?”
蓋裡斯向在場的所有人發出詢問,但又在有人回答他前,接著說道:“如果我告訴你們,那座山的後麵是敵人,你們信不信我呀?”
在有人帶頭的情況下,上百人異口同聲答道:“我們信你!因你是天主降下的啟示!向我們展現前進的道路!”
“那麼就聽著,主揀選我為其使者,是命我將正道於世間宣揚,是要讓罪人接受公正審判!”
第一更,現在是三千字章節,因此改為兩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