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是時候,該把這個劇院燒了……(1 / 2)

吾父耶和華 千翅萬瞳 9023 字 4個月前

……

遠方的海,時不時的掀起白色浪花。

在蓋裡斯的身前,則是一片不寬的平原,能夠一眼望到海岸線。

一支浩蕩的突厥騎兵隊伍,亦如黑雲壓境、他們手中的矛刃、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冰冷的光,令人愈發膽戰心驚。

山風吹拂來泥土與草木的氣息,則從蓋裡斯身後飄過,從數百人的軍陣中穿越,試圖撫平那些沉默戰士們臉上的皺紋。

人的一生即是戰鬥的一生,每一步都交織著矛盾與變化。

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一身負責,應當拿起武器去抗爭,直至最後一息,直到取得勝利。

蓋裡斯已經向他們許諾過勝利了,神已經降下自己的旨意了。

此戰必勝!

“永恒的主,所有受造物的君王,禰既恩賜我達至這個時刻,求你赦免我今日因思、言、行為所犯的種種罪惡。”

“主啊,也求禰從肉身和精神的一切汙穢中,潔淨我卑微的靈魂。”

“主啊,並求賜我能在平安中善度此厄,使我能在此生的每一天求告禰的至聖之名,並克勝所有同我們爭戰的有形無形諸仇敵,將他們踏於足下。”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歸於禰,因父及子聖神之名,從今日到永遠,世世無儘。”

“阿門!”

“阿門!”

這是最後的祈禱,也是必然得勝的祈禱。

但戰鬥卻並沒有被拉開,雙方都在等待著彼此的行動。

蓋裡斯他們這支軍隊所在的位置,有些太好了。

就如先前尼古拉斯所指的位置一樣,蓋裡斯他們站在了一個山脊之間的穀口位置。

這裡狹窄,兩翼被山脈保護,密密麻麻的持矛步兵,則將穀口封堵住。

如果突厥人試圖強攻,那麼便得不償失。

想與敵軍全麵交鋒的指揮官,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在於,不要選那種看上去很完美的地形。

因為敵人不是傻子,不可能在無法勝利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而蓋裡斯他們、則沒有太多時間,站在這裡同對方死耗。

隨著時間的流逝,士兵們會饑渴難耐,而突厥人們則能夠分兵突襲周圍的村莊,在這片土地上點起一道又一道的火焰,讓士兵們的家鄉被燒成廢土。

因此,蓋裡斯放棄了這片看似無懈可擊的絕佳地形。

他帶著自己的幾支步兵大隊向外前進,伴隨著軍隊陣型的移動,解放陣線步兵陣的左側被露了出來,不再依靠著山脊,但相對來說,右側則還算安全。

通過陣型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是任何明智將領都該思考的事情,因此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推演,從而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優勢能夠發揮出來。

蓋裡斯他們的行動,其實也被埃爾塞德所看在眼裡。

戰場上的博弈,總是依賴於許多的默契。

就比如說,蓋裡斯從絕對安全的防守位置走出來後,其實代表著他們想要開戰。

但同時,蓋裡斯選擇暴露左翼、而非右翼,這代表著蓋裡斯至少並非初出茅廬的菜鳥。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將破綻丟出去。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持握盾牌的是左手,對於步兵軍陣而言,抵禦來自左翼的進攻,總是會更加容易。

當然相對的,從一支步兵軍陣的右翼突破,則相對更加容易。

這是有限度的妥協,就看埃爾塞德是否領情。

就結果而言,當那些散落在平原上的黑點聚集調動起來的時候,便代表著他們接受了蓋裡斯的求戰邀請。

海風變得猛烈起來,旗幟發出尖銳的呼嘯聲。

遠方,突厥人開始移動,馬蹄聲如雷,重壓大地。

這一刻,天地仿佛凝結在了那萬馬齊奔的震動中。

時間似乎靜止了,曆史的目光在這一刻投了下來,注視著他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存在。

突厥人們選擇了一個彎月的曲線,以儘可能的在寬闊地形上發揮自己人數眾多的優勢。

就射擊效率而言,一條長長的彎月線,能夠提供更高的射擊效率,相對的也拉薄了他們的陣型厚度。

當那些騎兵亦如潮水用來,每個人都死死握住了自己的矛還有盾牌,個人的力量從未從如卑微過。

以至於,若不是身旁還有著戰友們的喘息,許多人恨不得轉身就逃亡。

但有一個人不一樣。

那位來自耶路撒冷的聖者,他早早的獨自踏出了軍陣。

立在山勢之外百步遠。

在他的身後是彼此起伏的峰巒群聚,站著數百誌同道合的猛士。

在他的身前則是海洋,那無儘的海洋、掀起了黑色的浪潮。

那是陰雲、也是世界,是主導這大地秩序的一抹縮影。

在黑色的浪潮與陰雲鋪蓋而來的時候,光是微弱的,幾乎看不見。

蓋裡斯成了瘋子,試圖螳臂當車。

然而曆史是神聖的,因為是曆史孕育了“基督”,在漫長的沉寂與緘默之後,主終於又一次開口言語了,生命的聖言,再度行在大地。

人要成神的的籌劃,正在被推行著。

臆想中的烏托邦將要成為現實的托邦。

天使在頌唱:榮耀歸於天上的主,和平歸於地上良善的人。

在這個至冬的寒冷時節,一道溫暖的燭光,點亮在這浪潮與陰雲之前。

那位來自耶路撒冷的聖者,在直麵千軍、同統禦世界的“恐怖之王”進行著搏鬥。

他是如此的微渺,卻似乎在無聲中喊出了那句話:

“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

蓋裡斯動了。

他身上未著片甲,手中有的隻是一把巨劍,當突厥人的浪潮將他淹沒的時候,沒有驚起任何的動靜。

那些騎兵們,似乎影響不到蓋裡斯,他們從蓋裡斯的身旁穿過,下意識的揮刀去砍,卻沾不到他的影子,隻得麵露驚異的被其他突厥人裹挾著,繼續向前衝。

蓋裡斯這根燭光,似乎熄滅了、暗淡了。

但他卻在這千軍萬馬的浪潮中,將目光投向了那麵最大的軍旗。

那是一隻猩紅烏鴉,向世界傳播災禍,啄食屍體上的腐肉。

當那麵描繪著猩紅烏鴉的軍旗,靠的足夠近時。

時間真正靜止了。

埃爾塞德有些心神不安,這種心神不安說不清道不明,他隻能將之歸進戰鬥的緣故。

先前那個攔在浪潮前的人,沒有帶來任何的變化。

這似乎說不過去……

當然,從常理上來說,也不該有任何人獨自攔在千軍萬馬前。

不合常理的事,總要有一個解釋才對。

當他騎馬奔馳的時候,腦海裡閃過許多。

忽的,他一抬頭,不知何時、在他衝鋒的前方多出了一個披著白袍的人。

這位披袍的人,以一種難以言喻的速度掀起了自己的兜帽,將他那頭璀璨的金發暴露在陽光下。

緊接著那個金發的年輕人,橫起了巨劍,徒步向埃爾塞德衝來。

不對勁、非常不對勁!

因為這個白袍之人的動作與神情看似悠閒,但他的速度卻近乎十倍於己!

隻是刹那的功夫,這個年輕人閃到了埃爾塞德的麵前。

手中的巨劍、輕輕劃過一道圓月。

埃爾塞德也好、他麾下的馬也罷,被切成了四塊血肉。

這就是劍的優勢,劍可以造成更深的切口、即便是凡人,也能做到將人從頭到腳劈成兩半。

斧頭則不行、頂多從頭劈到脖子,給人來一次開顱。

埃爾塞德的死、隻是開端,緊接著是那麵猩紅烏鴉軍旗的倒下,再然後是許許多多、說不出名字之人的喪亡。

對於那些衝在後麵的騎手們而言,他們已是膽戰心驚。

因為他們見到了一個不似凡人的存在,僅憑手中巨劍,便在這千軍中亂殺!

而那些衝在前麵的輕騎兵們,則在他們快要靠近步兵軍陣,準備取出短弓射出箭矢的時候。

他們見到了一些粗短的管子,從那幾個大隊的空隙中被推了出來。

伴隨著微不足道的刺啦聲響,一點火花點著了炮膛裡的火藥。

緊接著是轟鳴到驚駭馬匹的巨響,以及數之不儘的鐵丸迎麵而來。

突厥人們乾了一件蠢事,他們試圖用手中的馬弓,騎在馬同霰彈在近距離對射……

而且,他們的軍旗也已經在這個關頭,一道道的倒下,再也沒有指揮官,向他們下達新的指令。

因此、他們必敗無疑。

……

戰鬥結束了,原本如雷霆般的馬蹄聲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似乎整個世界被死亡籠罩。

大地上,遍布著戰馬的屍骸,四周彌漫著焦土與血腥的氣味,空氣都凝固成了沉重的鉛塊,叫人喘不過氣。

如群的烏鴉,降臨在這片戰場,啄食這些再無生機的軀體,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骨裂聲。

有些茫然的士兵,在戰場上遊蕩,他們似是想要找些紀念品,又不曾低頭去撿屍。

他們隻是表露出了惶恐,因腳下的泥土,受到血與汗的浸透而變得泥濘,每一步都似是行在地獄。

殘破的旗幟在風中無聲飄揚,是這場死鬥的餘韻。

總之,蓋裡斯贏了,哪怕贏的萬分艱難,哪怕他麾下的士兵們,有許多、都再也睜不開眼,將要被埋於土中。

但他們終究是贏了。

突厥人潰逃了、留下遍地的屍體。

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能夠僅憑一把巨劍,就敢直麵千軍,然後殺穿千軍。

也同樣無法理解,為什麼那些粗短的管子,能噴吐出雷霆與火焰。

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軍旗一麵麵倒下的時候,他們的士氣輕而易舉的崩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