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轉眼便已經過去了。
很快就到了應該去見周瑜和孫策的日子了。
王驍此刻正在聽到劉備彙報目前的情況。
“軍師昨天孫策麾下最強的戰將,太史慈也已經回來了,據說他是前去青州接自己的老母親,本來應該要下個月才會出現這裡的,但現在卻來的這麼快,想來應該是直接將自己母親送到了軍中。”
“太史子義?這倒也是一個人才。”
太史慈是一個很特彆的人,因為他是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忠孝兩全的存在。
早年的太史慈在本郡為官,但是本郡太守與本州府衙多有矛盾,以至於鬨到了洛陽,當時州府的人要先一步行動前往了洛陽麵對有司,也就是掌管刑罰的官員。
郡守擔心這樣會對自己不利,因此便讓太史慈前去阻攔。
太史慈行動迅速,先一步抵達洛陽,然後見州府的人到了,便故意上前套近乎,從對手中騙到了奏章,然後在毀去。
因此郡守的奏章先一步到了有司的手中,州府因為而吃了一虧,也記恨上了太史慈。
導致太史慈隻能逃往遼東避禍,等天下大亂回來的時候,家中老母則是孔融代為照顧的。
因此太史慈為感謝孔融的恩情,也替孔融做了不少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便是為孔融找來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幫助孔融擊敗了管亥為首的黃巾軍,解了北海之圍。
不過太史慈給王驍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他在死前說的那一番話。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誌未從,奈何而死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男人活這一輩子,就應該帶著七尺寶劍,建功立業,晉升天子的朝堂為官,但今天卻沒有達成目標,反而是無奈要死了。
這句話可以說是將許多武者心中最真實的願望都給說了出來。
不過一說到這個太史慈,王驍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
“玄德,你與太史慈早就認識了,依照你的德行怎麼可能會沒有對他動心思呢?”
太史慈算是劉備錯過的武將中最可惜的幾個之一了。
論關係,太史慈可是親自前來求援劉備的。
論時間,太史慈和劉備認識的時候,孫策他父親都還活著呢。
所以於情於理,劉備都不應該放棄太史慈這麼一員猛將啊?
畢竟此人論實力,可不在關、張之下,而且還是一個神射手,能夠在八十步之外,一箭射中在塔樓上叫嚷的敵軍手掌,將對方直接釘在塔樓之上。
劉備聞言也是一陣的苦笑道:“這哪裡是我沒有動心思啊?完全是人家看不上我啊。”
“當時我連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都沒有,人家子義擔心跟著我,他老母親天天都得跟著東奔西走,遲早會因為舟車勞頓出事的。”
“這倒也是,畢竟無論騎馬還是坐車,都挺難受的。”
王驍聞言也是認可的點了點頭。
這個時代騎馬就不用說了,完全就是在受罪。
至於說坐車那也是類似的情況。
因為這個馬車是沒有減震器的,稍微有個崎嶇點路況都能把隔夜飯給你顛出來。
真讓一個老人跟著劉備東奔西走的,萬一出點什麼事情就不好了。
“他倒是一個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