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鴛鴦陣法(1 / 2)

鄭悟冰愣住:“什麼?”

看他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雲懷璧竟然覺得有點可愛。

饒星嶽實在看不下去了:“鄭指揮使,我跟你說過了,要想救回知簡,唯有殺了遠藤。”

鄭悟冰駁斥道:“舒先生十年前都沒能殺了他,饒總督有這個本事?”

饒星嶽不語。

雲懷璧開口道:“鄭悟冰,想救你兒子嗎?”

“先生怎麼還問我這樣的話,當然想。”

雲懷璧道:“交出兵權。”

鄭悟冰瞬間麵色冷峻,見饒星嶽笑而不語,又見雲懷璧神情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無奈地應了聲:“好。”

雲懷璧指尖點著輿圖:“說說吧,軍情如何。”

此次倭患,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糟糕。

倭寇近六萬人,遠藤義溶為首領;而明軍足有三千人,饒星嶽、鄭悟冰為將帥。

雲懷璧沒來之前,饒星嶽已動用了兩輪炮擊,逼退了上岸的倭寇。

倭寇傷亡四千餘人,我軍傷亡一百一十五。

如今,倭寇在海上伺機而動,而我軍火炮不足,難以抵擋猛烈攻擊。

饒星嶽道:“我已向兵部請求火器增援,兩個月內,必有回複。”

雲懷璧皺眉:“兩個月?你找的哪個兵部?”

饒星嶽回:“朝廷兵部。”

雲懷璧搖搖頭:“太遠了,來不及。立刻向南京兵部求援,讓他們十五日內務必送到。”

饒星嶽為難道:“不瞞先生,我已經給南京發過戰報了,他們卻推脫說要朝廷的調令。”

“廢物。”

“先生……”

雲懷璧回過神來,寬慰饒星嶽道:“我不是說你。再發一份戰報,落款寫我雲舒的名字。”

“這——”

“聽我的,這是第一件事”,雲懷璧不容拒絕道:“第二件事,星嶽,我給你十天時間,還我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

“七天。”

雲懷璧笑了:“好。第三件事,鄭悟冰,讓你手下那個副將鄭穆,將寧波府所有百姓轉移到距離沿海二十裡以內的安全地帶,七日內完成。”

“是!”鄭悟冰莊重拱手,忽而歪頭道:“那我呢?”

“去救你兒子。”

*

誘敵深入,一擊斃之。

隻有毀滅性的打擊和絕對的強權,才有商量的餘地,才能得到想要的利益。

七日後,饒星嶽來請雲懷璧閱兵。

三千人整裝待發,已與她來時的精神麵貌大不相同。這樣的軍隊,可以用來訓練陣法了。

當晚,她將饒星嶽和鄭穆叫來中軍帳,細心地傳授了一套鴛鴦陣。

每十一人為一小隊,隊長持長槍在前。

隊長左右兩邊,各有五人往斜後方而去。

第一人是盾牌手,配備腰刀,既可為全隊掩護,也可擊殺倭寇;

第二人是狼筅手,手持長竹,可遮擋倭寇視線,化解倭刀劈砍力量;

第三人是長槍手,可從長竹的縫隙出擊,刺殺倭寇;

最後兩人是鏜鈀手,刀分三叉,既可格擋,又可殺敵。

兩隊相對而立,形如鴛鴦,故名鴛鴦。[1]

全員若能配合無間,必可將傷亡降至最低。

這套陣法她在十年前就嘗試過,但還沒有發揮得儘善儘美,遠藤就已經率兵逃竄了。

而此時此刻,遠藤已如期登陸。

正是檢驗成效的好時候。

一個月來,雲懷璧靜靜地坐在營帳裡,時不時能聽到刀槍劍戟的聲音。

她突然有些懷念十年前廝殺於屍山血海中的自己。

現在的她,十指握不住長槍,武功也不濟了。

一聲歎息。

在及時到達的火器與鴛鴦陣法的配合下,明軍的傷亡人數銳減,一連幾日都是毫發未傷。

看到將士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得意,雲懷璧明白,最後的談判要來了。

果然,除夕的前一晚,饒星嶽來報,我軍已將倭寇團團圍困,倭寇首領遠藤義溶垂死掙紮,欲見故人一麵。

*

霜風淒冷,倭寇血流成河。

沿海半裡遠處,明軍已對數千名倭寇形成了包抄之勢,將兩百座火器槍口對準了殘兵敗將。

為首的正是遠藤。

雲懷璧一襲白衣被寒風吹得烈烈作響,慢慢走到了兩軍陣前。

“遠藤義溶,好久不見。”

她並沒有刻意放大聲音,兩人隔著數丈遠,遠藤隻是堪堪聽得見而已。

“雲舒,多年不見,沒想到你已經落魄成了一介江湖白衣。”

雲懷璧笑了笑:“十年前沒有親手殺了你,我深以為憾,所幸蒼天公允,我還能親眼見到你被碎屍萬段的這一天。”

遠藤仰天大笑:“雲舒,蒼天不公,大明朝廷亦待你有愧,你何必還要效忠這樣的君主?”他急不可耐道:“若你放我歸海——不!隨我歸海,我必保你餘生一人之下!榮華富貴!”

雲懷璧覺得甚是可笑,一人之下與榮華富貴她已經曆了九年,一件唾手可得的事,並不能撼動她分毫。

她亦不願與遠藤虛與委蛇,開門見山道:“交出鄭易,我可以放你們走。”

“哈哈哈!”遠藤朝空中打了個明亮的響指,兩個倭寇應聲推出來一位被五花大綁的少年。

遠藤親自揭開了他頭上的黑布袋:“雲舒,這就是你要的人。”

雲……雲舒?

鄭知簡已被折磨得神誌不清,但依然能將這兩個字聽得明明白白。

他努力睜開眼,隻看到了東林書院的女夫子,舒玉先生。

先生就是雲舒?

那位巾幗宰輔雲懷璧?

他猛地想起來,那位宰輔名舒字懷璧,合起來不就是舒玉二字麼,為什麼沒有人懷疑過她?為什麼自己沒有懷疑過她?

她太年輕,也太溫和了。

一點兒也沒有立於群臣之首殺伐決斷的氣魄,不像傳說中的那個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