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伸出了一根手指,“足足十萬石!”
“這麼多!”
劉備這下是真的震驚了。
關東諸侯有這麼大方嗎?
“就這還算少的。”曹操略微不滿地輕哼一聲,“論身份,我等皆是關東諸侯的一份子。論功勞,玄德兄你連戰連勝,滅楊定、下卷縣、敗徐榮、攻滎陽,可謂居功至偉。操雖不才,卻也有沿路掃平賊軍之功,他們憑什麼不給咱們糧草!”
反正曹操是對那群關東諸侯很不爽,就算拿到了糧草,也還是看不起他們。
“孟德兄所言在理,以咱們的功勞,十萬石糧草確實不多。”劉備也點了點頭道。
曹操又笑道:“此外,操還替玄德兄討來了一個官職。”
聞言,劉備也興奮了起來,神色隱隱有些期待。
他麾下如今精兵萬人,實力已經堪比一方諸侯,缺的隻是一個名份。畢竟高唐令這個秩千石的官員,實在沒法和真正的郡國長官相提並論。
說著,曹操從懷中拿出一卷絹帛,上麵正是關東諸侯聯合署名,舉薦劉備為官的奏疏。
而官職,卻是奮威將軍!
看到這封奏疏後,劉備眼睛都圓了,神情中帶著毫不掩飾的渴望與向往。
奮鬥多少年了,求的就是一個郡國級長官的位置,如今忽然到了自己手中,劉備恍惚間有種錯覺,感覺這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真實。
劉備自幼有大誌,幼時曾指著門前的巨大桑樹的樹冠放出豪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可等他長大成人後,卻發現現實的鴻溝實在難以跨越。
多少次的參軍剿匪,平定黃巾,多少次卻隻被授予縣丞、縣尉級彆的小官。
如今,終於混出頭了!
劉備緊緊攥著手中的舉薦奏疏,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
漢代的官製,其實非常有意思,簡潔而又高效。
更有意思的是,天子並不是整個皇權的集合體,甚至不是全部的使用者。
嚴格來說,漢代皇權兩分,一大部分在皇帝手中,還有一部分卻是由丞相代為執行。而後漢武帝改製,為了削減相權而建立內朝,這就是東漢尚書台的雛形。
等時間來到了漢末時期,整個國家的政務權利體係,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尚書台中。
而尚書台的最高長官尚書令,卻隻是一個秩千石的小官。
正如用秩六百石的刺史去監察秩二千石的郡守一樣,小大相製是最穩固的權力體係,尚書令也就成了位卑而權重的官職。
後來東漢一朝宦官外戚輪流乾政,想實際掌控尚書台,卻又不願擔任尚書令這個小官,便又搞出了一個新花樣,名叫錄尚書事。
這是一個不常設的職權官,一般由權傾朝野的權臣來兼任。
也就是說,誰擁有了這個職權,誰就掌控了整個漢帝國的政務權,甚至是掌握了大部分皇權的輸出能力,就如同西漢初年的丞相一般。
這便是所謂的事歸台閣!
而劉備這個奮威將軍,其實是雜號將軍的一種。
彆被雜號二字給騙了,所謂將軍,其實已經是朝廷的最高級武將了,位同九卿。
因為漢代將軍不常設,除了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將軍之外,其他的將軍職位,都和錄尚書事一樣是臨時的加官。
日常最高的武將官職,也就是中郎將和校尉。
往往是需要出征平亂時,為了能夠服眾,朝廷會給那個負責統率大軍的中郎將加一個將軍的名號,等戰爭過後再收回來。
就算是當年督諸軍征討黃巾的左中郎將盧植,出征的時候也沒撈到一個將軍的名號,可見其珍貴程度。
當然,那是承平年間。如今亂世,天天打仗,有功將士越來越多,就得需要各種封賞,雜號將軍的含金量也在逐漸貶值。
至於關東諸侯有沒有權力任命劉備為奮武將軍,其實是有的。
漢代采用的是察舉製,也就是主管某個部門的長官,可以自行征辟屬官,雖然名義上還是舉薦。
至於同級彆的官員,他們也是有舉薦權的,而且一般不會被皇帝駁回。
畢竟政務和人事任命權都在尚書台,皇帝又不可能熟知每一個官員的能力品性,所以官員的來源就是同僚舉薦。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個慣例,一旦某位官員保舉另一人為官,十有八九就要成了。
關東諸侯舉薦劉備為奮威將軍,哪怕任命詔書還沒下達,劉備已經可以對外自稱奮威將軍了。
所以,劉備才會這麼高興。
可張恒卻很快發現了華點。
如果沒記錯的話,如今的曹操,好像是行奮武將軍的官職吧。
如今他又給劉備弄來了一個奮威將軍,兩個官製僅一字之差……
嘶……細思極恐,細思極恐啊!
老曹不會是對劉大耳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