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盧植前來,作為東道主的荀爽自然盛情款待,但最高興的,其實還是蔡邕。
盧植和蔡邕乃經年故交,當年編修《東觀漢記》的時候,兩人就相互欽佩對方的才學,一時引為知己。
如今故人重逢,一貫極少飲酒的蔡邕,席間也多喝了幾杯,微醺之後便拉著盧植感歎著當年的風光歲月。
宴會之後,眾人各自離席而去。
張恒回到房中,剛準備休息時,卻忽聽房門被人拍響。
“子毅,開門!”
劉備的聲音從外麵傳來。
張恒趕緊走上前把門打開,就見劉備皺著眉頭道:“子毅,還沒休息吧?”
“玄德公有何要事?”
張恒有些疑惑道,將劉備請入房中。
“雲長那邊來消息了。”
劉備歎了口氣道,神情似有不悅,同時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書信。
“這麼快就有消息了?”
張恒有些不解地接過信件,打開一看,神情頓時變得怪異起來。
當初滎陽之戰結束後,張恒便製定好了計劃。
自己和劉備南下潁川,而關羽身率大軍前往徐州,暫時駐紮在彭城觀望動向。
由於糧草充足,再加上徐州的局勢還不明朗,關羽便沒有急行軍,而是讓大軍穩步前進。一千多裡的路程,足足二十多天才抵達。
然後,大軍便遭遇了阻攔。
跳出來阻攔大軍的人,名叫昌豨,正是泰山四寇之一。
說起這泰山四寇,還要追溯到黃巾起義之時。
彼時天下大亂,朝廷疲於應對黃巾軍,天下烽煙四起,便有英雄起於草莽,聚眾起事。
或是為了保護宗族,或是為了攫取利益,或是為了發展壯大,總是當時的泰山郡一帶,興起了數十股流寇盜匪。
後經廝殺吞並,最終隻剩下了四股比較強大的武裝力量,分彆是臧霸、孫觀、吳敦、昌豨,被時人稱為泰山四寇。
黃巾起義被平定後,朝廷卻威信大損,逐漸無法掌控天下,這四股力量便進一步發展壯大,動輒進攻州郡,殺掠吏民。
後來陶謙出任徐州刺史之後,自知無力征剿,便采取懷柔政策,以任命官爵的方式安撫這四股力量。
剛好四寇之一的孫觀與陶謙同鄉,當年征討黃巾時,他便在陶謙麾下征戰。如今陶謙有意招安,雙方自然一拍即合,孫觀和臧霸自此在名義上歸順朝廷,受徐州刺史陶謙節製。
至於另外兩股泰山賊,卻是並未表態接受招安,仍舊屯兵於泰山一帶。
此番關羽大軍剛到徐州地界,便遇到了昌豨的阻攔,按理說就該直接率軍進攻,但考慮自己初入徐州,不好大動乾戈,便趕緊派人來請示劉備。
看完手上的書信後,張恒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玄德公,咱們該走了。”
“走?”劉備皺眉道,“動身前往徐州?”
“不錯。”張恒點了點頭道,“陶恭祖已經出招了,咱們總得應對,不然怕是會被人認為軟弱可欺。”
“那昌豨乃泰山賊寇,此事與陶恭祖何乾?”劉備不解道。
“玄德公真以為昌豨是自發而來?”張恒冷笑道,“咱們的大軍剛剛抵達,昌豨便迎了上來,天下哪有這麼巧的事情。咱們剛剛戰敗了號稱天下無敵的西涼軍,正是聲名大振之時,昌豨這時候湊上來圖什麼,背後定然有人授意。”
劉備眼中頓時閃過一抹明悟。
“子毅,你是說這昌豨是陶恭祖的……”
“不錯。”張恒點了點頭,“陶恭祖這幾年治理徐州,雖廣行仁義教化,但手段同樣淩厲。昔日的泰山四寇,臧霸與孫觀歸順於他,昌豨和吳敦又豈有幸免之理。”
說白了,泰山四寇應該都是陶謙的武裝力量,隻不過名聲較好的臧霸、孫觀可以歸順。而名聲較差的吳敦和昌豨,陶謙這個徐州刺史不想也不能接納,便理所當然地當成了黑手套,處理些見不得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