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說來也簡單,無非改製而已。”
聞言,在場三人差點沒驚掉下巴。
莫說荀彧和郭嘉,就算是身為武將的太史慈,也知道改製二字的含義。
同等規模下,改製就等同於變法,曆來都伴隨著腥風血雨,權謀爭鬥,你張子毅就這麼輕飄飄地說出來了?
“子毅,如今徐州方定,百廢待興,還沒到能折騰的時候,不如緩緩。”
張恒歎了口氣,“這個道理我又何嘗不知,但長痛不如短痛。正因為百廢待興,才好大刀闊斧,一旦穩定之後,阻力同樣會變大,再想改可就難了。”
荀彧眉頭緊鎖,不自覺放下了筷子。
“此時主公是否知道,你準備如何改?”
“玄德公尚且不知,但顯然阻力並不在上層,所以我才會找你商議。”
“那你準備如何改?”
張恒伸出了兩根手指,“分為兩部分,其一為政,其二為軍。”
“會造成多大影響,阻力有多大?”
與其說是在問阻力,倒不如說是問會觸犯多少人的利益。
“我先說,你且參詳一番。”
張恒理了理思路,緩緩開口道:“其一,如今的州府製度,應對一州之地是足夠了,但隨著咱們的地盤不斷擴大,其間便有了阻礙,政令無法快速傳達,更遑論上行下效。
我意,效仿朝廷尚書台,分設六部,各司其職,各有所序,以提高政務效率。”
聽明白張恒改革的大致綱領後,荀彧不由舒展了眉頭。
若隻是簡單的人事變動,倒是不會引起大的反彈,而且有成例在前,阻力自然會小很多。
漢代的中樞係統分為三公九卿和尚書台,這是一道簡潔且高效的行政班子,除了監察力度不夠之外,其他倒還好。
但是到了州府層麵,行政權限就有些模糊了。
刺史下麵,隻有諸多從事,每一位都沒有明確的權限職能。手中有多大的權力,全看君主的信任程度。
就比如說,如今的荀彧和糜竺,硬要算起來都算是徐州從事之一,但手中的權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張恒要做的,就是明確職權,以此提升行政效率,打造一個完整的官僚體係。
漢代的尚書台,設有六部尚書,分管六曹,這便是隋唐之後三省六部製的雛形。隻不過這些尚書都屬尚書令統轄,位卑秩低,手中權限並不夠大。
既然有了尚書台,張恒設立的新機構,就得重新取名。
任何改革都要根據當前的形勢變動,不可能一蹴而就。以目前的程度,張恒縱有後世的知識體係打底,也隻能領先時代半步而已。
“我意,在州府之下設立政務府,府令一人,秩千石,主掌政務。另外擇賢良數人入府,參政事。政務府下設立六部,分彆為禮、吏、工、戶、刑、商,每部一位尚書,兩位侍郎。”
“這不就是尚書台的六部功曹嗎!”郭嘉說道。
“不錯,正是仿效朝廷中樞設立,如此才能明確職權,提綱挈領。”
荀彧沉思片刻,開口道:“若如此改製,倒是不至於引起反彈。隻是,仿照朝廷尚書台規格,終究逾矩,此事如何解決?”
“請玄德公上疏,請求朝廷下放權限便是,此事不成問題。”
“但如此一來,政務府權限難免過大,這六部尚書的人選,子毅可得好生斟酌。”荀彧麵色凝重道。
“權限雖大,卻也相互製衡。且有府令與入府之臣在上,倒不至於權力失衡。唯一值得商榷的,便是政務府令的人選,非王佐之才不可擔任。”
荀彧點了點頭,他當然明白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如此改製之後,政務府令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