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舟水,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沉默一會兒之後,張恒心中隻剩一絲悲涼,再無欣賞美景的心思。
“走吧,加快速度出發,路程還遠著呢。”
望著張恒打馬而去的背影,董璜臉上露出一絲疑惑。
自己一句話,就給張子毅乾沉默了?
“叔父,咱們現在還受製於人,你又何必處處與張子毅過不去。”董白低聲勸道,一副人間清醒的模樣。
董璜卻依舊滿臉不屑地冷哼一聲。
“怎麼,他都要去殺你大父了,還要我恭維著他不成!”
這一句話,立刻把董白噎得說不出來。
……
進入常山國之後,距離治所元氏縣便隻有不到百裡。而此行的目的地,卻是在元氏縣北七八十裡的真定縣,還有兩日的路程。
張恒一行人又走了一日後,終於抵達元氏縣城不遠處。
張恒也不入城,隨便在城外無人煙處安營紮寨,同時派人入城采買些物資,隻等明日一早便繼續出發。
由於此行隻帶了五百親兵,通過采買倒是可以滿足日常用度。
第二日一大早,張恒再次下令開拔,一行人繞開元氏繼續向北。一路根本不曾停歇,行到傍晚時分,遠處終於有座城池迎入眼簾。
張恒趕緊拿出行軍圖端詳了起來,片刻後臉上卻露出了一絲笑容。
真定縣,終於到了!
此番擊敗麴義這個變數之後,整場冀州之戰的走向便會徹底清晰起來,張恒也將離開冀州,今後數年時間,恐怕再也不會再踏足此地。
那個人如果不帶走,實在有些可惜。
不管能不能成,且先試試再說。
常山趙子龍,快到我碗裡來!
眼下還未入城,張恒已經在心裡盤算著,如何把趙雲拉上自己的賊船了。
曆史上的趙雲,雖然也是個完美武將,但並不是演義中那個隻會按命令行事的保鏢。
恰恰相反,這家夥聰明著呢,且有屬於自己的政治抱負。
原本曆史上,袁紹占據冀州後,眾人皆因四世三公的名頭而對其趨之若鶩,唯獨趙雲率本郡義從兵北投公孫瓚。
當公孫瓚問及緣由時,趙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仁政之所在。
在公孫瓚身邊待了幾年之後,大概也摸清了公孫瓚是個什麼德行,趙雲便以為兄長亡故為借口,毅然離開了公孫瓚。
彼時劉備就在公孫瓚麾下,知道趙雲必將一去不返,忍不住垂淚歎息。
趙雲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終不背德也!
後來劉備成功入蜀,取城中財寶以賞將士,趙雲立刻站出來反對,主張將財貨還給百姓。
直到關羽敗亡,張飛遇刺,劉備大怒,興兵討伐吳老二。
就在朝堂上群情激奮,眾人皆鼎力支持的眾目睽睽下,又是趙雲站了出來,孤身表示反對。
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曹操是國賊,孫權不過是私仇,若是能先滅魏,則吳自服。一旦去征討孫權,萬一不能速勝,反而給了曹丕趁虛而入的機會。一個鬨不好,大業就此落空。
隻可惜彼時劉備正在氣頭上,並沒有采納。
縱觀趙雲一生行事,能打敢戰,忠貞剛毅的品德固然可貴。但更難得的是,無論任何時候,趙雲都冷靜沉著,擁有著寬廣的大局觀,幾乎從不犯錯,這才是張恒最為看重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趙雲對漢室雖未必有多忠心,但一生都在追求仁義之所在,這也是張恒最喜歡的。
如果說漢末三國哪位將領最厲害,張恒心中會有很多答案。
但要說誰最可靠,除了趙雲之外,根本不做第二人選。
這是一個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才,若是不能收入囊中,張恒絕對會抱憾終生。
嗯,趙雲這家夥,可不像彆的武將那麼好忽悠,得好好下一番功夫才行。
正當張恒心中盤算著如何忽悠趙雲之時,異變突起!
遠處忽然傳來一陣兵戈之聲,隻見一大隊人馬自西而來,徑直衝往真定城中。
再仔細一看,真定城門卻是大開,城頭幾乎沒有任何防備。
直到這隊人馬快衝到城下之時,城頭才湧出一支隊伍,匆忙間就想關閉城門,卻已經來不及了,還是被數百人衝入了城中。
一場慘烈的廝殺就此展開!
戰鬥爆發得如此突然,以至於張恒甚至都沒反應過來。
定睛觀看時,隻見兩方人馬的戰鬥技巧都甚為粗糙,根本不像是訓練有素的勁卒。
進攻的一方,約有一兩千人,士卒雖有些凶悍,但打起來卻毫無章法,倒像是一群盜匪流寇。
至於防守一方,也極少有人著甲,手中的兵刃更是奇形怪狀,甚至連農具都拿出來了,看著像是抵禦盜匪入侵的鄉勇。
這是什麼情況?
就在張恒皺眉不解的時候,身旁的董璜已經開口了。
“長史,咱們該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