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平三年末的那場爭鬥之後,袁紹及其朋黨終於意識到了一個事實。
軍事層麵的打擊,撼動不了徐州疆域,反而會把自己拖垮。
隻要徐州內部還是鐵板一塊,他們壓根就不可能打進來。
既然打不了,那就隻能先想辦法壯大自身。
眼看徐州一直苟著發育,其他諸侯也不甘示弱,各自開始積極謀求發展。
動作最快的,還是袁紹。
沒辦法,誰讓他是除了劉備以外,實力最強的諸侯呢。
再者,老袁家的這塊金字招牌也確實好用。哪怕一分為二,配合上袁紹的個人魅力,也招攬了不少人才,為他治理州郡。
除了自身的壯大之外,經過這五年的拉攏分化,駐軍在平原的劉岱和喬瑁,也基本成了袁紹的附庸,不再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時至今日,袁紹早已整合了境內的世家豪族,拉起了一支十萬人的隊伍。再加上劉岱和喬瑁,兵力逼近十三萬。
正所謂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
袁紹這邊在積極發展,公孫瓚也沒閒著。
迫於徐州集團龐大的軍事壓力,他這幾年倒是和袁紹一直和平共處,甚至有些沆瀣一氣的意味。
如此一來,向東自然不好發展,那就隻能向北擴張。
幽州牧劉虞有威望有能力,但唯獨在軍事上,卻是像個三歲孩童般。再加上他天性仁善,不願見刀兵相見,是以對公孫瓚處處忍讓。
但公孫瓚卻不是個好好先生,幾年的時間下來,把這位頂頭上司擠兌得夠嗆。
幽州本有十一個郡國,但大多數地方都是漢胡雜居,人煙稀少。
最核心的隻有涿郡、廣陽、漁陽三郡。
可兩年前,公孫瓚直接發兵北上,占領了涿郡與廣陽郡。
劉虞想奮起反擊,但哪是公孫瓚的對手,幾番對戰下來,被打得損兵折將。便隻好將治所廣陽讓給公孫瓚,自己遷往漁陽立足。
由此,劉虞和公孫瓚徹底撕破臉皮。
之後,公孫瓚又多次征伐劉虞,也都所獲頗豐,如今麾下大軍,也有將近十萬。
彼時得知劉虞戰敗的消息後,徐州便立刻派去了使臣安慰。
這次,劉虞沒有再拒絕劉備的結盟請求,堅定地站在了徐州一邊。
畢竟再騎牆的話,可能命都沒了。
北邊的局勢差不多就是這樣子了,袁紹和公孫瓚加起來,二十萬人隻多不少。
至於再往西,便是在並州一帶活躍的張燕。
相比於公孫瓚和袁紹的發展,這家夥的日子著實不好過。
畢竟太行諸山穀間,可不適合大規模種植糧食,張燕治下的百萬黑山黃巾,混個溫飽都成問題,自然談不上發展。
張燕也不蠢,也曾多次想過擴張,但都以失敗告終。
不是他不厲害,實在是碰到了真正的大佬。
東邊是公孫瓚,他自問打不過,便隻能向西向南開拓。
可西邊和南邊是誰?
曹操!
正如當初程昱謀劃的一般,脫離了兗州戰場之後,曹操當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局勢豁然開朗。
隻三個月時間,他便在河內郡站穩了腳跟,之後便開始了野蠻擴張。
恰逢孫堅被袁術襲殺,曹操便向南發展,將河南尹拿在了手中。之後曹操又揮師向北,入主上黨、太原、西河等郡。
地盤迅速擴張,實力也跟著突飛猛進。
更重要的是,曹操從徐州偷師成功,也開始了屯田,是以這幾年根本沒有為糧食發愁過。
誠然,曹操在中原戰場多次失利,但要拿捏一個小小的張燕,簡直不要太輕鬆。
雙方數次交戰下來,都以張燕失敗告終!
在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下,張燕這幾年的日子很不好過。
聽賈詡彙報著曹操的近況,張恒忍不住歎了口氣。
曹操能發展起來,他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隻可惜當年在兗州時,沒能乾掉他,致使他坐大為患。
不用想,如今這個形勢,曹操肯定會站在袁紹一邊。
想了想,張恒開口問道:“文和,曹孟德麾下,大概能拿出多少兵馬?”
賈詡拱手道:“據校事府傳來的消息,曹孟德效法我徐州所行屯田之策,治下倒也稱得上富足。但並州之地,幅員遼闊卻人煙稀少。曹孟德的兵源,大多來自河內郡與河南尹,最多五六萬人馬。”
張恒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一絲擔憂。
五六萬人,也不少了。
再加上袁紹和公孫瓚的人馬,就算隻有這三人,要麵對的敵軍就有近三十萬大軍。
這仗,不好打啊!
“文和繼續說吧,其他地方如何?”張恒繼續開口問道。
賈詡忽然笑了,“南邊的袁公路,這幾年倒是乏善可陳,並無作為,長史不必擔憂。”
聽賈詡這麼說,張恒也笑了。
袁術這貨的墮落,自然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這幾年下來,彆人都在鉚足了勁發展實力,隻有袁術一個人飄飄然走上了衰落之路。
自五年前他打贏了劉表,又從徐州手裡奪回了梁國和沛國之後,整個人膨脹得不得了,簡直是走路帶風,放屁冒煙!
然後……他就真不行了。
歸根結底,袁術的衰落,隻有一個原因。
他對治下的地盤管而不理,隻知索取,根本沒能形成任何有效的規則,崩壞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這幾年,從豫州逃難來徐州的百姓,每年都要以十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