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言論並不自由。
相比於清朝的文字獄,明朝也有文字獄。
雖然說老朱家皇帝的朱字,民間不必避諱,但是依然產生了一些因為說錯話,寫個字刺激到皇帝而死於非命的案子。
主要是朱元璋的洪武一朝有過不少慘案,但正史上沒有記載,大多是野史裡出現最多,也不知道是辮子王朝為了給自己找個先例還是明朝不敢記載在史書上。
比如,武安府學訓導吳憲,為祝賀皇太孫寫了篇賀表,當中出現了“帝扉”二字,老朱以為這是暗示“帝非”,或者“帝廢”,就喜提滿門斬首大禮包。
再比如,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老朱以為這是在影射他監察百官,被腰斬。
禦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處死。
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朱元璋視為不敬,斬首。
知道海瑞能活下來有多幸運了吧!
當然,這些都是野史記載,這些案件中錯漏百出,比如因作詩死於文字獄的翰林編修高啟,實際上因為犯案連坐 ,卻被寫成了文字獄。
僧人德祥因詩被斬,實際上這個僧人活到了永樂年間。
僧人來複因用字而被殺,實際是他與胡惟庸合謀而死,與文字獄無關。
還有張尚禮、陳養浩這兩個《明史》及《明太祖實錄》都沒有記載的人,被編出來作為明太祖文字獄的證據。
大概是老朱死後被壓製了很多年的文人和士紳們編的吧。
但這也再一次表明輿論權的重要性。
所以朱載坖下這個令,就是要告訴那些不懷好意之人,朕的報紙隻是給百姓傳達朕的意思的工具而已,他沒有任何政治色彩,你們彆想用它來搞事情。
“陳洪,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陳洪明白了自己的任務,開口道,“奴婢有一事請示陛下!”
“說。”
“奴婢在有需要時,能否借用一些東廠的人手?”
馮保瞬間炸毛,警覺的向陳洪看去。
“你推廣報紙為什麼會需要東廠的人手?”朱載坖問。
“回陛下,奴婢以為,此事在民間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同的聲音,如果有人曲解了陛下的意思,或者打著這個報紙的幌子鬨事,那時就需要人手去查明和捉拿!”
朱載坖一驚。
確實啊,報紙畢竟會刺激到傳統的士大夫階層的話語權,指不定有人拿著這報紙搞事情,或者打著解釋錯了和誤解自己報紙的意思為幌子,去搞出一些亂子。
比如自己在報紙上說,我們今天在邊境又斬殺了幾個敵人,本來的意思是慶祝戰事勝利,振奮一下人心。
然後下麵的官吏們就拿著報紙說,你看,邊關告急,有戰情,有了戰情就要乾什麼?
加稅啊!
你看皇帝都說了邊關在打仗,我們要支持陛下,所以要加稅軍糧啊!
這TM就完犢子了,報紙的名聲搞臭了等於皇帝自己的名聲也就搞臭了。
所以陳洪考慮的還真不是沒有道理。
想到此處,朱載坖扭頭看向馮保。
馮保點點頭,對著陳洪道,“今日起進了司禮監,我們都是天子家臣了,都是為陛下辦差,需要東廠的人手跟我說就是!”
陳洪低著頭道,“謝陛下,謝馮公公!”
但朱載坖卻看到,他的嘴角是微微上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