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君臣父子(2 / 2)

大秦地府日常 無字驚鴻 10363 字 3個月前

趙王當時想的大約是“廉頗避戰不出,有擁兵自重的嫌疑,不可任用”,“趙母一介婦人懂什麼帶兵打仗,她說趙括不行就不行了?”。

人心是很複雜的東西,因為趙國敗了,因為事情有定論了,所以誰都能說一句“廉頗肯定沒有反心”和“趙括一看就不行”。

但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趙王無論做出什麼選擇,在他自己的視角裡都是在賭。

趙王憑什麼認定廉頗絕對忠心呢?他又不是廉頗肚子裡的蛔蟲,無法確定廉頗的心思。

說來說去,就是趙王他識人之明差一點而已。而這個能力,本身門檻就很高,不懂識人的君主太多了。

有些人甚至早年英明的時候擅識人,等晚年昏聵了,也會犯這樣的錯誤。

扶蘇扭頭與父親感慨:

“阿父真是從來都沒變過,後來任用王翦將軍他們的時候,也是全權放手。”

徹底做到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可惜,其他君王沒這個魄力。

始皇驕矜地揚了揚下巴:

“他們如何能與朕比?”

公子政扯了扯扶蘇的衣袖:

“阿蘇,你還沒說,趙國太子緣何與廉頗關係不睦。”

扶蘇就問他:

“小阿父可曾聽過負荊請罪的故事?”

公子政點了點頭:

“昭襄王邀請先趙王會盟言和,期間廉頗與藺相如二人,一個擊退秦軍、陳兵邊境威懾秦國,另一個在會盟時智計周旋、替趙國挽回了聲譽,都居功甚偉。”

會盟的時候昭襄王各種刁難趙王,險些令趙王顏麵儘失。若無藺相如,如今趙國已經成為七國笑柄了。

“但先趙王歸國後論功行賞時,廉頗卻因不滿藺相如的官位升得比他高,放下話說藺相如區區平民,不配在他之上。若他以後遇到藺相如,必然要羞辱對方。”

後來藺相如為了大局計,主動避讓,不與廉頗爭鋒。免得秦國知道他們將相不和,借此針對趙

國。

“後來廉頗聽聞了藺相如的一片苦心,便主動脫去上衣、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兩人重歸於好。”

扶蘇就問小公子:

“難道小阿父看這個故事的時候,隻看到了藺相如的寬仁嗎?”

公子政一下子被點醒了:

“我知道了!”

他年紀小,看問題難免不全麵。不過能一點就通,已經強過旁人許多。

公子政有一種醍醐灌頂的興奮感:

“廉頗生性如此,太容易得罪人了。”

“恃功而驕,就容易得罪君上。他越是戰功赫赫,就越容易在趙王麵前露出不妥的姿態,不怪趙王猜忌他。”

廉頗難免會在趙王跟前擺出一副“沒有我趙國早就完了”的樣子,趙王能高興才怪,順理成章地就會懷疑他是不是已經看不上自己這個“無能”的趙王了。

所以趙王會懷疑廉頗擁兵自重,再正常不過。

而廉頗連趙王都不夠尊敬,就更不可能尊敬趙王的太子了。倘若太子氣量狹小一些,自然便會記恨於他。

說到底,廉頗之前對藺相如不敬,本質上就是在不敬先趙王。廉頗認為先趙王的決定有問題,明顯沒把先趙王放在眼裡。

所以廉頗是有前科的。

換成大秦——

始皇讓尉繚高居三公之一的國尉,王翦等武將會不忿地說“尉繚隻是賄賂了六國高官,哪裡比得上我等攻城略地”嗎?

他們尊敬且信任他們的陛下,不會也不敢這麼放肆。

扶蘇補充提醒了一句:

“趙太子有一寵臣名為郭開,與廉頗有舊怨。”

公子政聞弦歌而知雅意:

“廉頗還看不上其他功績不如他的人,更看不上出身不如他的人。我不知郭開出身如何,但見他如今不曾傳出過賢名,便可知他無甚功績,廉頗必不喜他。”

一邊是自恃功高對太子不夠尊敬,一邊是和太子的心腹鬨矛盾,也難怪他和太子會關係不睦了。

公子政說完,期待地看向仲父,等仲父點評他說的對不對。

始皇拍了拍他的肩膀:

“說得不錯。”

而後又問:

“既然知道他和太子不睦了,你可能想到該如何解決

廉頗?”

這簡直就是送分題。

公子政不用想就回答出來了:

“繼續挑撥他和太子的關係,太子會替我們解決掉廉頗。”

你都和儲君不睦了,還想繼續掌兵呢?就不說太子繼位後十成十地不會任用你,哪怕是太子繼位之前,也多的是手段搞你。

公子政忽然意識到不對:

“大將和太子不和的消息,居然都傳到我大秦了嗎?趙王居然沒有粉飾太平?”

這豈不是在等著秦國利用此事做文章?

扶蘇露出了微笑:

“當然是因為,這件事就是我大秦促成的。”

廉頗實在是太好坑了。

扶蘇打聽到他和郭開有舊怨,立刻就以此作為突破口。然後不斷傳流言,誇大他和郭開之間的矛盾,讓郭開對“廉頗特彆瞧不起我”這點深信不疑。

郭開是什麼人呢?

這人是始皇帝滅趙的最大功臣,以一己之力進讒言弄死了趙國最後的名將李牧,拱手把趙國送給了大秦。

對,他收了尉繚的賄賂,一直在為大秦做事來著。

之前莊襄王在位的時候,還收過呂不韋的賄賂。在趙王試圖把廉頗找回來重用的時候,示意使者汙蔑廉頗一頓飯的功夫上三趟茅廁,恐怕不中用了。

於是問出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趙悼襄王覺得廉頗指望不上了,放棄了重新任用他。

總而言之,郭開就是個小人。

無論是用讒言忽悠他,還是讓他用讒言忽悠彆人,都效果拔群。

公子政學到了:

“那楚國的春申君可有什麼性格弱點,可以用來離間他和楚王?”

扶蘇無奈地告訴小阿父:

“有點難,楚王沒那麼容易上當。”

最後這幾代的楚王,其實大部分都不是特彆拉跨。其中楚考烈王算是格外有雄才大略的那個,並不好騙。

後來他和春申君日漸疏遠,還是因為秦王政六年時楚王令春申君主持五國合縱攻秦之事,結果失敗而歸。楚王認為這是春申君的失職,所以才不再信任他。

公子政及時轉變了思路:

“如果離間不了君臣,那就離間旁人。春申君有沒有十分信賴的人,私底下挑撥他們的關</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