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 收網(1 / 2)

大秦地府日常 無字驚鴻 10169 字 3個月前

《大秦地府日常》全本免費閱讀

袁紹興衝衝地奔去和幽州打仗了。

他剛帶人離開,後腳朝廷來催賦稅的人手就到了。這次來的領頭使者依然是個諸侯們不太熟悉的人,自稱秦離。

看這個姓氏,留守在鄴城的眾人就知道他和秦正是一夥的了。

秦離來了之後先禮後兵,提起去年冀州送糧送得很爽快的事情。

他學著扶蘇往日那般微笑詢問:

“聽聞今年雖也有旱災,但不曾起蝗,想來糧食收成應當不少。不知今年賦稅幾何,能否儘數上交朝廷?”

而後又表示皇帝日子過得艱難,身為大漢天子居然還要催各地繳納賦稅。也不知道劉家的列祖列宗泉下有知,如今是個什麼想法。

鄴城眾人:?

鄴城眾人聽著秦離夾槍帶棒的威脅,又看著他臉上那奇奇怪怪的危險微笑,總覺得情況不太妙。

城中留守的是沮授,沮授見這朝廷使者來者不善,又沒時間給他去傳信袁紹商議對策——畢竟沒有賦稅給多少還等你去跟上官商議一番的道理,這種東西應該收的時候就有定數了。

無法,沮授隻能斟酌著提了一個數。

然後賣慘:

“冀州受旱災影響頗多,且去年因蝗災的緣故,不少種糧都被吃掉了,春播的時候就有大片良田荒廢,實在是困難。”

秦離也沒說自己信不信:

“原來如此,冀州如此困難,居然也沒來向朝廷尋求支援嗎?袁刺史果真是忠心不二啊,不肯給朝中添麻煩。”

沮授:……

饒是政治生物都厚臉皮,沮授聽到這話也覺得不太好意思。畢竟“忠心不二”的袁紹現在正帶兵去攻打受朝廷掌控的幽州,明顯一副亂臣賊子的做派。

秦離也好像是故意的那般,還問他:

“怎麼不見刺史前來?袁刺史不在鄴城嗎?”

沮授硬著頭皮扯謊:

“北邊的中山郡出了點狀況,刺史親自過去處理了。”

秦離恍然:

“中山郡,我記得中山太守是前司徒王允的侄兒?”

沮授聽他主動扯開話題,連忙順著往下說:

“不錯,那王淩正是王司徒長兄次子。前幾年王允被郭李二人害死時,他與他兄長一同逃回家鄉太原,後來

受袁刺史征兆,便來了中山做太守。”

秦離的微笑越發莫測了:

“果真是太原王氏的子弟,看來我不曾記錯。聽聞太原王氏起於周靈王太子姬晉,其子宗敬任司徒時被稱為王家,子孫便以‘王’為氏。”

“從宗敬下傳到十五世為秦將王翦,王翦之孫王離有二子。次子王威的九世孫遷居太原,此乃太原王氏始祖,可有此事?”

沮授不明所以:

“這……仿佛確有此事?”

天下王家都愛攀親戚說自己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人,但具體多少是真的不好說。

沮授倒是清楚琅琊王氏在各處記載裡都能對的上號,確實是王離長子王元的後人。太原王氏就難說了,有記載可考的也是自他們漢朝起的,再往前就無法佐證了。

化名秦離的王離並不在意這個太原王氏是不是強行攀上他次子的“後人”,既然這群家夥認他當祖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確定了漢朝世家都聽過這種說辭之後,王離心滿意足。但他沒有直接帶著賦稅離開冀州,而是裝作不滿的樣子和沮授你來我往了一陣子。

充分表達出對冀州賦稅給得太少的不滿之後,他才押運著糧草離開。

其實冀州給多少都不要緊,本來也沒指望他們會給。袁紹都要發兵攻打幽州了,居然沒想起來提前和底下人說今年不給朝廷賦稅,王離這還算是撿漏了呢。

而且王離這次過來,實則主要是來和李左車裡應外合的。

朝廷的援軍這不就到了?

不然催賦稅這樣的事,何必非得讓將軍出麵。

由於是來押送賦稅進京的,王離理所當然地帶來了不少“運糧兵”。有合理的借口之後,帶兵入境也不會引起冀州的警惕。

為了合理化自己帶這麼多士兵同行,王離在鄴城還多留了幾天。仿佛試圖從冀州多摳點糧草出來的樣子,不然自己帶這麼多人不是白帶了?

可惜沮授也不是好對付的,到底沒有鬆口,咬死了冀州困難給不出來多餘的糧草。

等王離離開,沮授還留了個心眼,讓人盯著這支隊伍是不是當真回直隸去了。

直到運糧隊走出冀州範圍,進入直隸的河內郡,探子才來回稟,說看他們的方向是直線朝洛陽去的。

沮授於是放下心來。

然而王離等追兵離開後,立刻和屯兵河內的軍隊彙合。北上借道並州的上黨、太原,從代郡繞去了中山。

袁紹攻打幽州,自然是直奔幽州治所薊縣而去的。從鄴城往薊縣走,要麼走河間,要麼走中山。

但無論走哪裡,最後都要先進入幽州的涿郡。它地處中山和河間之間,是突出來的一塊。

王離的目標就是涿郡,準備切斷袁紹後路。不過從代郡去涿郡,最短的路其實是橫穿中山。

——由於古代郡縣劃分不是規規整整的形狀,不僅涿郡橫亙在冀州,中山也橫亙在幽州。

王離想著乾脆順道去看看他的便宜後人。

如果能策反中山太守,那麼這次對戰袁紹的勝算就更大了。袁紹失去一郡助力,總歸是件好事。

這頭王離和他的第不知道多少世孫談心的時候,那頭洛陽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劉備到底沒底氣和劉虞爭奪刺史之位,飄搖半生一事無成,如今連個立身之地都沒有了。

他思來想去,覺得不如來皇帝身邊找找機會。自己好歹也是漢室宗親,皇帝正是用人之際,或許願意給他封個一官半職。

如果可以,劉備當然想自己建功立業,和其他諸侯那般坐擁一方。但這種事情如今也隻能想想了,皇帝眼看著掌握了實權,無論哪個宗親都最好乖順下去。

這會兒的劉備還不曾體會過多少日大權在握的快樂,仍舊十分落魄。

所以他對未來的期許相對較低,掌控一州屬於終極夢想,現實追求隻是能繼續當個縣令就不錯了。要是皇帝大方一點,給他個太守當當,他就更驚喜了。

劉協看著這個三十歲多的儒雅文士,有些意外。

劉協問道:

“朕聽他們說你家貧,發跡前是賣草編之物的?”

他怎麼看著這位中山靖王之後,日子好像過得也沒那麼慘嘛。這通身氣質,絕對是跟隨大儒好好學習過的,家貧之人能有錢去進學?

劉備:……

劉備不得不努力為自己辟謠:

“陛下許是聽差了,臣年幼時父親早逝,母親才不得不借此為生。幸而不多久便遇到族中大方的長輩,願意資助臣進學。”

劉備少年時

過的也是喜歡狗馬、音樂、華服的瀟灑日子,還不怎麼愛讀書。當時他和公孫瓚一起在九江太守盧植門下讀書,盧植可不是一般人。

雖然劉備不愛讀書,不過問題不大。他為人和善,酷愛結交豪傑。由於生性話少和喜怒不形於色,眾人都認為他必成大器。

扶蘇打量著劉備,心道這樣的人要是日後跟他們為敵,不僅麻煩而且確實太浪費了一點。

要不,就把劉季叫來吧?

不過劉備會不會認大秦忠臣劉季當祖宗啊?該不會隻認漢高祖劉邦吧?

唉,真是麻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