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兵者,國之大事(1 / 2)

劉辯驟然提起何進與宦官的關係並非無的放矢。

目前來說靈帝對於十常侍仍是十分信任的,劉辯對待十常侍的態度,尤其是親近長秋宮的,都是以拉攏為主。劉辯不會忘記,曆史上的十常侍在偷聽到何進決定不聽時為何太後的勸告決意對宦官動手時,搶先一步下手為強,把何進騙到太後居住西宮的嘉德殿,殺之。

嘉德殿也因此得名何進快樂殿。

劉辯都能感覺到何進對宦官的不滿,更彆提在爾虞我詐的皇宮混出頭的十常侍了。

但遺憾的是,劉辯想要和何進開誠布公的談一談,但何進已經被士人領袖的名頭迷住了眼,覺得劉辯一點都不了解宦官的真麵目。

劉辯怎麼可能不了解?且不說東漢末,唐末宦官廢立皇帝;明末宦官打著皇帝的名頭發大財,士紳不好搶,平頭百姓還不是隨便搶?宦官的權力需要限製,但宦官本身作為皇權與官僚係統之間的緩衝,必須存在。

最終劉辯與何進的見麵不歡而散。

但這場見麵倒也不是毫無用處,宦官們很清楚,隻要劉辯願意保著他們,何進再有殺心也沒用。上一個想要鏟除宦官的大將軍是親手把靈帝扶上皇位的竇武,竇武與當時的清流領袖,太傅兼錄尚書事陳蕃密謀鏟除宦官,但結果如何?

當時張讓還沒成為中常侍們的領袖,領頭的宦官是曹節、王甫,他們近水樓台,靠著對靈帝的影響力得到了靈帝的支持,得以掌控發布詔令的尚書台。最終,不僅竇武、陳蕃身死,還開啟了第二次黨錮之禍。

甚至於,回宮之後,常在董太後身邊的中常侍孫璋都派人向劉辯送了示好的禮物。

轉眼之間,時間來到中平四年二月。

自從上次劉辯在涼州叛亂的問題上發表了些言論後,觀看批閱過的奏書公文幾乎成了他的日常。

早先對於漢陽郡太守傅燮奏書上說的盤踞在金城郡的涼州反賊內亂的朝議也有了結果,劉辯不在現場,還是盧植告訴他的。

國庫空虛,要想發動一場針對金城郡的遠程奔襲,就算可以速戰速決,也必須準備好兩三億錢,就這,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萬一出點波折,翻個兩三倍屬於正常情況。雖然放棄涼州是不可能的,但出兵同樣沒錢,不如等著叛軍內耗。

不過朝議中還是做了些預案,回複傅燮時時留意涼州消息,及時通報雒陽。萬一叛軍內鬥得幾敗俱傷,漢室也不能放過摘桃子的機會。

事實證明,朝中做了出動軍隊的預案是非常正確的事情,但可惜的是,要用的地方不是涼州。

滎陽縣有人糾結了數千人起兵,殺官造反,其中似乎還有黃巾餘孽的痕跡。

造反,黃巾,準確地觸碰了靈帝的逆鱗,而滎陽正在天子腳下的河南,乃是河南尹何苗治下,這是靈帝絕不能容忍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