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靈帝的那段時間,盧植告訴劉辯,最需要擔心的是烏桓人。
兩年前張溫征調了三千烏桓義從去往三輔平叛,死傷甚多。這導致烏桓義從軍無鬥誌,剩下的義從臨陣不戰,逃歸幽州各部。考慮到烏桓人確實死的有點多,朝廷最終沒有追究。
不過這些以遼西烏桓為主的殘兵的戰鬥力比不上湟中義從。
所以,盧植的判斷是幽州叛軍的陣勢看著很龐大,其實要比涼州叛軍好解決得多。
劉辯將盧植的判斷同他自己的理解告知靈帝,靈帝聽完終於不再說罷免張溫再賣個一億錢了。
平心而論,張溫性格好,有長者之風,在太尉任上統籌全局,乾的確實不差。
次日,靈帝帶著劉辯參加了朝會。
朝堂劉辯來過不止一次,但正式的早朝,這還是劉辯的第一次。
東漢的朝會分為五日一次的常朝和某些特殊日子才有的大朝會,今日臨時召開的朝會也是常朝的一種。
沒有什麼山呼萬歲的場景,官員們接席而坐,劉辯則坐在了靠近靈帝的位置。
自三公以下的官員都很明白這次臨時召開的朝會是為了什麼,集思廣益。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幽州平叛究竟需不需要朝中派出援軍。
太尉張溫認為隻要給涿郡都尉公孫瓚多配些兵馬,以公孫瓚的能力足以擊破叛軍。
司徒崔烈較為保守,他建議在幽、冀兩州征兵。
其次第二個問題是要不要安撫烏桓。
張溫對此是有些尷尬的,他征調的三千烏桓兵幾乎掏空了內附烏桓的家底,當時烏桓沒造反就已經證明對大漢的忠誠了。
這個問題是宗正劉虞提出的。
他曾為幽州刺史,任職期間處事公正,在鮮卑、烏桓、夫餘等外族間聲望甚高,任內使幽州治下的外族不敢侵擾百姓。這次張純、張舉叛亂,也有沒附從的烏桓人。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如何對待參與叛亂之人。
司空曹嵩的養父曹騰曾提拔過張溫,這層聯係使得兩人關係不錯,曹嵩不通軍事,比較支持張溫的意見。
對於這三個問題,九卿等官員各有各的看法。
在朝堂中討論了起碼有一個多時辰,靈帝忽然開口:“辯兒以為如何?”
頓時朝堂內安靜了下來。
這裡的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劉辯,紛紛看了過來。
在注視之下,好在劉辯早有準備,從容答道:“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擊敗叛軍。兒臣不知兵,不知需要多少兵馬,隻是想著,若是赦免被叛賊裹挾者的罪過,是否可以讓叛軍內部互相猜忌?”
這個回答是上朝前盧植與他商量好的,既要表現沉穩,不能出錯,同時最好再有點出彩的地方。